新時代下,全域旅游該如何規劃?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當今新時代下,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旅游業的發展也步入新時期,積極打造全域旅游成為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工作,全域旅游規劃也進入新時代。為此,綠道聯合認為,規劃的思想、方式及升級都要有新的視角。
第一,規劃思想上要精準定位。在新時代,全域旅游規劃主要要解決旅游業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目前的旅游業發展面臨諸多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如景區的熱冷點開發不平衡問題,在“黃金周”和其他旅游旺季,著名景點人滿為患,還有部分景區門可羅雀;城鄉旅游發展不平衡問題一直難以破解,一方面是受制于兩者之間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差異,另一方面是鄉村旅游很少像城市那樣形成系統性規劃,而是照搬某一種發展模式。發展不充分同樣是制約旅游業發展的瓶頸,不充分主要表現在供給側的不充分和對旅游消費者消費潛力的挖掘不夠充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新時代下的全域旅游規劃,要在中高端消費領域培育新增長點,盤活旅游資源存量,通過供給側改革充分挖掘旅游消費者的消費潛力。在全域旅游規劃中,單一的景點景區建設開始轉向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從小旅游到大旅游的轉變過程中,旅游規劃要針對細分市場和旅游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進行更加嚴格的定位,做到旅游“大”而不“泛”,突出鮮明的主題、確立明確的發展目標和制定可落地的規劃方案。
第二,規劃方式上要智能融合。在新時代背景下旅游規劃要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的科學技術取得長足發展,但是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旅游規劃的應用中明顯不足,旅游規劃中的可行性分析已經可以根據已有的大數據作為支撐并借助現代精準的測量技術,利用人工智能模擬可以得出更加精準且合理的結果。目前對區域的規劃還停留在效果圖和文本描述中,未來需要運用增強現實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提高規劃產品的可視化程度并進一步提升旅游規劃的可操作性。在規劃設計中要不斷與科技產品融合,盡管過去有成熟的規劃模式,但是面對更新的科學技術成果,旅游規劃也不能故步自封,人工智能的崛起讓旅游者的行為決策更加靈活,一個旅游景區就要做到信息一體化,各個子系統間互聯,以此來滿足旅游者的個性化需求。現在的物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讓景區更加智能,智能調節區域內的游客量服務等以此讓游客獲得更好的旅游體驗,讓最新的量產型科技產品為旅游業服務,讓規劃更加高效,具體實施更加快捷。
第三,規劃升級上要實現輸出。在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了多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利用“一帶一路”與亞同行,中國旅游業將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不管是入境游還是出境游,都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那么旅游規劃就應該準備應對國際化浪潮和走出去的歷史機遇。在“十三五”中提到,要推動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旅游部長會議機制,并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旅游合作機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旅游規劃應該實施規劃理念和規劃產品輸出,一方面是讓中國游客在境外能獲得更好的旅游體驗,另一方面也能讓更多的國家接受并采用中國的旅游規劃理念和產品,最終實現文化輸出。這也對中國的旅游規劃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一篇:茶旅生態游興起,或成未來旅游發展新趨勢!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