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解放、產業增強、財政加大、組織規范,未來農業形成新格局!
發布日期:2018-08-06 點擊數:111
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入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著力加強”到“深入推進”,再次明確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線。那么,經過這一年的改革農業會怎樣發展呢?國家將有哪些重大動作土地+產業+財政+經營主體這四大改革將鎖定未來農業發展的格局!

一、土地改革是重頭戲
土地要徹底釋放活力,主要有三個方面:
1、三權分置
2、兩權抵押貸款試點
3、《土地管理法》修訂
三權分置解決是把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開,從而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釋放土地活力的問題。而經營權獨立后,就可作抵押物拿貸款,從而解決農業資金等問題。則《土地管理法》修訂:完善土地征收制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價同權。
經過這一系列改革,農村土地將從重重束縛中解放出來,而如農地入市與市場真正同價同權后,那么其所爆發的價值不可估量。

虛擬經濟的泡沫已經不能再使人瘋狂,最終的發展動力還要回歸到產業上來。因此,產業改革才是根本。
我們現在的農業產業出現什么問題?
一是供需嚴重失調;
二是生產落后,效率低;
三是污染大,對環境破壞大。
雖我國糧食實現產量連續十幾年增產,但大量谷物還要進口,這說明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的有效供給不足,與實際需求不匹配,人們真正需求的生產不出來,在品質和質量安全上還不適應。

2017年,國家安排專項建設基金210多億元,帶動社會資本3000多億元投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和重點項目建設。
三產融合為什么這么熱?
產業融合最根本的,是讓農民能夠分享二三產業增值的收益,支持的是真正能夠讓農民增收的這些新型經濟主體。因此,2018年三產融合國家會加大投資力度,通過三產融合的產業推動大農業格局的形成。
目前,我國農業的現狀是效率低、污染大,品質有待提高。所以未來農業有兩個任務:一是提質增效,二是綠色生態。
提質增效就是不以“產量至上”為中心,更強調土地持續產出能力的理念,以及產品品質的提升。而綠色生態一要掩護生態情況,二是要過度使用資本。
三、財政金融改革是關鍵
三、財政金融改革是關鍵
補貼政策:
一是繼續推行三項改革,支持適度規模農業;
二是會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助軌制,對綠色農業大開綠燈;
三是增加扶貧財政支出,最終還是要落到扶貧產業項目上,這一點需要特別重視。
金融改革:
主要還是為了解決農村農業資金問題。例如,農業生產抵押物不足一直是制約農業生產獲得更多金融支持的瓶頸,而通過推動金融創新,減少這些“束縛”,就能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多資金支持。
四、經營主體改革是動力
四、經營主體改革是動力
任何產業最終還要人去實施它,因為關于農業組織的改革也是重要一環。
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作為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包括轉型農業的經營主體;
二是普通農民。

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讓農民增收,比如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等;而另一方面就是給予經營主體補貼力度,讓他們發揮帶動性,從而帶動更多農民致富。
土地解放了、產業增強了、財政加大了、組織規范了,田園綜合體激發市場活力,這就是未來農業將形成的新的格局!
上一篇:如何做好特色鄉村旅游規劃?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