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被打入“冷宮”,農家樂到了升級換代時刻?
發布日期:2020-01-15 點擊數:210
曾今的農家樂都是高朋滿座,去的人大都是城市人,都是為了能趁著周末時間出去散散心,體驗下農家樂的農家情,但現在的農家樂已經不是以前的農家樂了,現在農家樂更加注重的是商業化,已經把“樂”不知道丟哪兒去了。而且還伴隨著有各種問題,其中包括有菜色不夠精致、住宿條件一般、玩樂項目貧乏等,自此農家樂的忠實粉絲慢慢開始撤退,新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因為農家樂散發著不夠時髦的“土味”也興致缺缺。那么農家樂被打入“冷宮”,農家樂是否到了升級換代時刻呢?
農家樂歷經30余年的發展,是否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游客的消費觀念、市場的千變萬化將對農家樂產生哪些行業變革?
農家樂是民宿的1.0版本
鄉村旅游觀光市場在消退,經營農家樂的大哥大嫂們的荷包明顯在“縮水”。
在貴州省黔東南雷山縣朗德鎮有一家美哈樂苗家樂,接待游客時長只持續四個月,從5月份到8月份,經營者閑時種地、刺繡,忙時全家齊上陣。她的苗家樂可以同時接待100人就餐,10多人住宿。
經營者說:好的時候一年收入有七八萬,加上種地和賣一些手工藝品,收入還不錯。目前寨子里同時經營著20多家農家樂,都是當地人自主營業的農家樂。縣里會組織他們去向經營好的農家樂“取經”,也會開設免費的廚師培訓。
游客來了后可以體驗苗族蠟染、刺繡、制作蘆笙、吹蘆笙、學認苗醫苗藥、下田捉魚。
現在來寨子體驗農家樂的游客少了,因為寨子開始收門票,馬蜂窩上也有游客留言說一張門票50元。另外,車程40分鐘外的4A級景區西江千戶苗寨似乎吸引了游客的更多目光。如果宣傳力度大一點,朗德的寨子也會像千戶苗寨吸引更多的游客,因為來這里的游客對這里的濃郁苗寨風情很喜歡。
同樣挨著4A級景區石林峽的北京市平谷區雕窩村,村里的農家樂有300多家,同樣也面臨著游客量下降的問題。
除了貴州省、甘肅省、寧夏省等幾個少數省份的農家樂因為地域特色還保持著吸引力,全國絕大多數省份的農家樂正在面臨轉型的時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0歲的徐紀元開辦中國第一家農家樂已經33年,這家位于四川省成都郫都區農科村的農家樂已經轉型成“星級標準”的鄉村酒店。
從1986年,中國第一個農家樂開辦到現在,33年的時間,作為一個旅游產品來講,它的生命周期也應該步入衰落期。
什么是農家樂?以農家的快樂生活為資源稟賦,“販賣”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進而為城市游客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鄉村旅游產品叫農家樂。經過30余年的發展,它的內涵并沒有發生變化,但產品和服務已經跟不上游客消費升級的潮流,產品升級步伐嚴重滯后,可以說處于嚴重老化階段。
首先是以90后和00后為主的年齡段人群成為旅游消費市場的主力,農家樂產品針對新成長起來的主力人群并沒有做出明顯調整。其次是鄉村旅游消費市場特征也在改變,游客的需求已經進行了四連跳,從最初的觀光階段、旅游階段、度假階段,再到現在的生活階段,游客已經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觀光。
從朗德寨的農家樂游客下降,再到雕窩村的農家樂商戶大規模退租,或許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農家樂到了必須升級換代的時刻。
旅游市場除了要應對多元化的新型年齡結構市場,還要面對新興市場的出現。農家樂是否可以抓住機遇,進行升級改造,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農家樂到了升級換代時刻?
農家樂是民宿的初級產品,那么民宿又是什么?是城里人和農民合作利用農民的閑置資產、空閑空間,為城里人提供的中高端的鄉村度假生活。農民可以直接當房東,把房子租給投資者來經營,這是農家樂轉型為民宿的一個有效途徑。
據了解,在雕窩村有一個改造過的農家樂,升級為國內第一家定位為“音樂之聲”的民宿,這家唐鄉民宿打造了一個私人音樂博物館、音樂愛好者之家,可以舉行音樂沙龍、小型音樂會,9個房間有各自的音樂主題。
但是改造成民宿的農家樂畢竟還是少數,對于國內存量巨大的農家樂來說可以嘗試做引導。第一是農家樂本身進行設施升級。廉價的床、衛浴、餐飲不能滿足城市居民的食宿要求;第二是大哥、大嫂技能要升級。這也是各級政府一直在做的,但是他們的文化水平、投資能力、經營眼光決定了經營農家樂天花板的高度。
民宿可以看作是經營內容和場景更加豐富并延長消費時間的農家樂升級版。農家樂轉型民宿是一種現象,但并不是所有的農家樂都具備轉型的條件,轉成民宿必然提高經營成本和風險,對產品內容的豐富性和服務質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些農家樂經營者未必能做得到。并且,雖然資本介入可以解決經營者資金短缺的問題,但資本具有追逐快速見效和短期利益的天性,有可能會傷害農家樂經營的可持續性。
鄉村旅游有一個很重要的品質是鄉土性。在其發展過程中,應努力保持這種鄉土氣息的‘原真性’。隨著市場發育不斷成熟,旅游市場的多元化需求越來越高,新的業態開始出現,青少年研學旅行、房車營地、康養等需求開始旺盛,會促使一部分農家樂開始向更具鄉土特色和高品質的鄉村旅游目的地轉型。
農家樂因有自有住房的巨大運營成本優勢,并不會隨資本進入民宿行業被“消滅”,而資本的介入,只會加大精品民宿的競爭力度,民宿的成長與消亡周期會加快。農家樂升級為民宿,硬件投入不難,難的是從業者的自身素養和經營理念,后期的民宿環境養護成本遠遠大于農家樂,否則只能流于表面的升級,無法持久。
農家樂的出路在于抓鄉村教育。在雕窩村唐鄉,每周都會舉辦一次公益性的鄉土文化講堂,請當地的老人或者專家給村民免費講村里的文化和歷史。這種鄉土教育的目的在于讓村民知道村里有什么歷史,可以增加村民的文化自信,再給游客提供服務的時候可以侃侃而談。這也是農家樂和民宿目前的顯著區別,民宿主人可以和游客分享各種人情風物,但是農家樂只有一頓小炒。
可以說,是否具有文化屬性和氛圍,也是當前游客做消費決策時的重要參考,民宿在文化氛圍上遠遠優于農家樂。引領農家樂的升級發展,或許民宿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文來源于網絡,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這是你需要的休閑旅游度假區規劃內容(詳細)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農家樂歷經30余年的發展,是否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游客的消費觀念、市場的千變萬化將對農家樂產生哪些行業變革?
農家樂是民宿的1.0版本
鄉村旅游觀光市場在消退,經營農家樂的大哥大嫂們的荷包明顯在“縮水”。
在貴州省黔東南雷山縣朗德鎮有一家美哈樂苗家樂,接待游客時長只持續四個月,從5月份到8月份,經營者閑時種地、刺繡,忙時全家齊上陣。她的苗家樂可以同時接待100人就餐,10多人住宿。

游客來了后可以體驗苗族蠟染、刺繡、制作蘆笙、吹蘆笙、學認苗醫苗藥、下田捉魚。
現在來寨子體驗農家樂的游客少了,因為寨子開始收門票,馬蜂窩上也有游客留言說一張門票50元。另外,車程40分鐘外的4A級景區西江千戶苗寨似乎吸引了游客的更多目光。如果宣傳力度大一點,朗德的寨子也會像千戶苗寨吸引更多的游客,因為來這里的游客對這里的濃郁苗寨風情很喜歡。
同樣挨著4A級景區石林峽的北京市平谷區雕窩村,村里的農家樂有300多家,同樣也面臨著游客量下降的問題。
除了貴州省、甘肅省、寧夏省等幾個少數省份的農家樂因為地域特色還保持著吸引力,全國絕大多數省份的農家樂正在面臨轉型的時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0歲的徐紀元開辦中國第一家農家樂已經33年,這家位于四川省成都郫都區農科村的農家樂已經轉型成“星級標準”的鄉村酒店。
從1986年,中國第一個農家樂開辦到現在,33年的時間,作為一個旅游產品來講,它的生命周期也應該步入衰落期。
什么是農家樂?以農家的快樂生活為資源稟賦,“販賣”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進而為城市游客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鄉村旅游產品叫農家樂。經過30余年的發展,它的內涵并沒有發生變化,但產品和服務已經跟不上游客消費升級的潮流,產品升級步伐嚴重滯后,可以說處于嚴重老化階段。
首先是以90后和00后為主的年齡段人群成為旅游消費市場的主力,農家樂產品針對新成長起來的主力人群并沒有做出明顯調整。其次是鄉村旅游消費市場特征也在改變,游客的需求已經進行了四連跳,從最初的觀光階段、旅游階段、度假階段,再到現在的生活階段,游客已經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觀光。
從朗德寨的農家樂游客下降,再到雕窩村的農家樂商戶大規模退租,或許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農家樂到了必須升級換代的時刻。
旅游市場除了要應對多元化的新型年齡結構市場,還要面對新興市場的出現。農家樂是否可以抓住機遇,進行升級改造,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農家樂到了升級換代時刻?
農家樂是民宿的初級產品,那么民宿又是什么?是城里人和農民合作利用農民的閑置資產、空閑空間,為城里人提供的中高端的鄉村度假生活。農民可以直接當房東,把房子租給投資者來經營,這是農家樂轉型為民宿的一個有效途徑。
據了解,在雕窩村有一個改造過的農家樂,升級為國內第一家定位為“音樂之聲”的民宿,這家唐鄉民宿打造了一個私人音樂博物館、音樂愛好者之家,可以舉行音樂沙龍、小型音樂會,9個房間有各自的音樂主題。

民宿可以看作是經營內容和場景更加豐富并延長消費時間的農家樂升級版。農家樂轉型民宿是一種現象,但并不是所有的農家樂都具備轉型的條件,轉成民宿必然提高經營成本和風險,對產品內容的豐富性和服務質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些農家樂經營者未必能做得到。并且,雖然資本介入可以解決經營者資金短缺的問題,但資本具有追逐快速見效和短期利益的天性,有可能會傷害農家樂經營的可持續性。
鄉村旅游有一個很重要的品質是鄉土性。在其發展過程中,應努力保持這種鄉土氣息的‘原真性’。隨著市場發育不斷成熟,旅游市場的多元化需求越來越高,新的業態開始出現,青少年研學旅行、房車營地、康養等需求開始旺盛,會促使一部分農家樂開始向更具鄉土特色和高品質的鄉村旅游目的地轉型。
農家樂因有自有住房的巨大運營成本優勢,并不會隨資本進入民宿行業被“消滅”,而資本的介入,只會加大精品民宿的競爭力度,民宿的成長與消亡周期會加快。農家樂升級為民宿,硬件投入不難,難的是從業者的自身素養和經營理念,后期的民宿環境養護成本遠遠大于農家樂,否則只能流于表面的升級,無法持久。
農家樂的出路在于抓鄉村教育。在雕窩村唐鄉,每周都會舉辦一次公益性的鄉土文化講堂,請當地的老人或者專家給村民免費講村里的文化和歷史。這種鄉土教育的目的在于讓村民知道村里有什么歷史,可以增加村民的文化自信,再給游客提供服務的時候可以侃侃而談。這也是農家樂和民宿目前的顯著區別,民宿主人可以和游客分享各種人情風物,但是農家樂只有一頓小炒。
可以說,是否具有文化屬性和氛圍,也是當前游客做消費決策時的重要參考,民宿在文化氛圍上遠遠優于農家樂。引領農家樂的升級發展,或許民宿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文來源于網絡,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這是你需要的休閑旅游度假區規劃內容(詳細)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