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場想要運營好,這5點千萬碰不得
發布日期:2020-06-17 點擊數:131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就成功,無論是做休閑農場規劃還是運營,都需要找到專業團隊來操作,你自己沒有獨立運營過,又不想花錢請人來做,認為自己肯定可以運營好,存在僥幸心理,最后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小編今天總結了一下,休閑農場想要運營好,下面這5點千萬碰不得。
一、邊做邊規劃,做著看
很多農場主在創建之初就沒有進行科學系統的規劃、產業定位不清、產品設計缺乏特色,未系統深入調查研究就盲目投資、引入項目。于是經營過程中,甚至建設過程中就發現了很多缺陷與問題,于是在拆拆建建、砍砍種種中走了很多彎路。
在厘清農場頂層設計與商業模式后,再進行產品開發,農場運營會更加順暢。有人會說:農民蓋大棚種菜、經營農家樂,有幾個做了規劃?不同樣掙了錢,至少不賠錢。那是因為一方面早些時候農業大環境相對粗放,市場競爭也小;更一方面農民承包土地不用花錢,勞動力是家里人,土地用工都沒有成本,而且小規模經營效率更高。
現在國家在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各路資本也紛紛涌入,競爭越來越激烈,想有模有樣經營個農場難度系數在增加,但這也意味著整個大環境會越來越規范,對于經營者也是件好事。此時需要高人指點,科學策劃與布局,所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二、跟風種植,以產定銷
在與農場主的接觸中,我不難發現很多農場種植業品類繁雜,核心產品不夠突出甚至沒有核心產品,大種植面積的蔬果品質一般,無法打造爆品形成競爭優勢,種植效益不大。
同樣忙了一個生長季,投入了大量農資,別人的精品果、特色菜地頭批發價可以6到8元一斤,我出售的價格只能看收購商的心情,一元一斤也是有的。
這是因為種植環節與市場需求脫節,經濟作物價格受市場供求影響明顯,同一品類的農產品多了,自然不值錢。大多數農場由于體量不夠大,也無法和收購商議價,價格被收購商壟斷。我的建議是調研市場、請教科研院所專家教授最新最優品種和種植技術,或者干脆找個專業的規劃師。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商品果率的問題,商品果率比產量與收入的增加聯系更緊密。有能力的農場最好還要制定自己的種植標準,打造品牌。
三、規模為王
許多經濟作物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單價越高的農產品往往需要更多的勞動力。農業生產季節性明顯,需要大量的臨時工,在恰當的時節招到足夠多的工人對于有些農場主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這還不是最難的,人招來了還需要恰當的管理考核方式,要不然勞動成果與用工人數和工資支出不成正比的情況并不罕見。規模大與精細化管理很難做到有機統一,或者說很難兼顧。此時,如果已投入資產過重,包袱就會很重,負重前行疲憊不堪。
往往會導致已投入大量資產和已有資源不能充分整合利用,經濟效益欠佳。農場要適度規模經營。
四、既要做好產品,還要做好宣傳
在做產品和做宣傳中間還有一個環節,那就是包裝。做好產品是基礎,但也要善于包裝。這里的包裝可不單單指商品的外包裝,更主要的對整個農場的包裝,品牌包裝、文化包裝、榮譽包裝、資質包裝、農場的故事包裝。
包裝是宣傳廣告的基礎,也是尋求更多更好資源與合作的前提。成功的包裝能顯著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場的經濟效益。也會成為政府優先扶持、政策優先照顧的對象。最重要的是,很多包裝不需要投入多少資金。
五、不善于學習新事物新業態
很多農場主都是一個有農業情懷的人,都是善于埋頭苦干的人。農場經營不僅要低頭看腳下的土地,更要跟得上潮流與形勢,不斷學習,只有這樣思想上的不斷創新不可復制,豐富的知識與見地,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生出很多的創意靈感。
有文化積淀的農場主才是農場發展的靈魂。比如關于營銷是不是要打造一個產供銷一體化的供應鏈,是不是也要直播帶貨?要不要引進新品種與新技術、新業態?這些都需要農場主在日常經營管理的勞累之余,做足功課。
快速發展的新時代,新盈利模式層出不窮,新商業模式不斷迭代更新,令人眼花繚亂,固守從前的經驗與思維反而會壞事,所以一定要不斷的學習,接受新鮮事物,跟緊時代,不要敗在思維方式上。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做森林康養項目需要符合哪些條件?如何落地?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邊做邊規劃,做著看

在厘清農場頂層設計與商業模式后,再進行產品開發,農場運營會更加順暢。有人會說:農民蓋大棚種菜、經營農家樂,有幾個做了規劃?不同樣掙了錢,至少不賠錢。那是因為一方面早些時候農業大環境相對粗放,市場競爭也小;更一方面農民承包土地不用花錢,勞動力是家里人,土地用工都沒有成本,而且小規模經營效率更高。
現在國家在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各路資本也紛紛涌入,競爭越來越激烈,想有模有樣經營個農場難度系數在增加,但這也意味著整個大環境會越來越規范,對于經營者也是件好事。此時需要高人指點,科學策劃與布局,所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二、跟風種植,以產定銷
在與農場主的接觸中,我不難發現很多農場種植業品類繁雜,核心產品不夠突出甚至沒有核心產品,大種植面積的蔬果品質一般,無法打造爆品形成競爭優勢,種植效益不大。
同樣忙了一個生長季,投入了大量農資,別人的精品果、特色菜地頭批發價可以6到8元一斤,我出售的價格只能看收購商的心情,一元一斤也是有的。
這是因為種植環節與市場需求脫節,經濟作物價格受市場供求影響明顯,同一品類的農產品多了,自然不值錢。大多數農場由于體量不夠大,也無法和收購商議價,價格被收購商壟斷。我的建議是調研市場、請教科研院所專家教授最新最優品種和種植技術,或者干脆找個專業的規劃師。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商品果率的問題,商品果率比產量與收入的增加聯系更緊密。有能力的農場最好還要制定自己的種植標準,打造品牌。
三、規模為王
許多經濟作物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單價越高的農產品往往需要更多的勞動力。農業生產季節性明顯,需要大量的臨時工,在恰當的時節招到足夠多的工人對于有些農場主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這還不是最難的,人招來了還需要恰當的管理考核方式,要不然勞動成果與用工人數和工資支出不成正比的情況并不罕見。規模大與精細化管理很難做到有機統一,或者說很難兼顧。此時,如果已投入資產過重,包袱就會很重,負重前行疲憊不堪。
往往會導致已投入大量資產和已有資源不能充分整合利用,經濟效益欠佳。農場要適度規模經營。
四、既要做好產品,還要做好宣傳
在做產品和做宣傳中間還有一個環節,那就是包裝。做好產品是基礎,但也要善于包裝。這里的包裝可不單單指商品的外包裝,更主要的對整個農場的包裝,品牌包裝、文化包裝、榮譽包裝、資質包裝、農場的故事包裝。
包裝是宣傳廣告的基礎,也是尋求更多更好資源與合作的前提。成功的包裝能顯著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場的經濟效益。也會成為政府優先扶持、政策優先照顧的對象。最重要的是,很多包裝不需要投入多少資金。

很多農場主都是一個有農業情懷的人,都是善于埋頭苦干的人。農場經營不僅要低頭看腳下的土地,更要跟得上潮流與形勢,不斷學習,只有這樣思想上的不斷創新不可復制,豐富的知識與見地,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生出很多的創意靈感。
有文化積淀的農場主才是農場發展的靈魂。比如關于營銷是不是要打造一個產供銷一體化的供應鏈,是不是也要直播帶貨?要不要引進新品種與新技術、新業態?這些都需要農場主在日常經營管理的勞累之余,做足功課。
快速發展的新時代,新盈利模式層出不窮,新商業模式不斷迭代更新,令人眼花繚亂,固守從前的經驗與思維反而會壞事,所以一定要不斷的學習,接受新鮮事物,跟緊時代,不要敗在思維方式上。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做森林康養項目需要符合哪些條件?如何落地?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