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開發規劃鄉村旅游可行嗎?
發布日期:2020-06-24 點擊數:186
在一些問答平臺上,小編曾經碰到過這個問題“少數民族開發鄉村旅游可行嗎?”答案是可行的。中國擁有55個少數民族,且很多少數民族居住地方都是比較偏遠落后的山區,“窮”似乎已經成為他們的代名詞,鄉村振興戰略目的就是讓窮鄉僻壤脫貧致富,少數民族居住的貧困地區就需要這樣的支持,尋求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而鄉村旅游不失為一種有效路徑。只要有當地特色,搞鄉村旅游還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大家可以先來看看這個大數據:受旅游人數不斷增加和鄉村旅游熱情不斷高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收入不斷增加,至2018年我國30億鄉村旅游游客共實現8000億元的旅游收入,占國內旅游總收入的13.40%。
少數民族居住地搞鄉村旅游有哪些優勢?
豐富的自然資源
旅游是以資源為依托的,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鄉村旅游業需要有好看的景點,有趣的風俗。少數民族多生活在風景秀麗的山水之間,好山好水好風光,得天獨厚的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植被種屬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百般奇特,旅游資源品種多樣,類型齊全;加上獨特的風俗習慣、服裝服飾、飲食歌舞等少數民族風情,更為吸引廣大旅游者增加了文化誘因。少數民族農民在自己的家鄉開展鄉村旅游,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我國少數民族分布地區占國土總面積的63.7%。不僅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等自然資源,還有火山遺址、冰川遺跡、喀斯特地貌(形)等豐富的地質資源。在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少數民族地區占了將近一半。國務院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少數民族地區占了三分之一。許多自然風光如風沙地貌、草原風光、天然湖泊等屬于少數民族地區所特有。如西藏自治區不僅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還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和著名的大昭寺、布達拉宮;廣西壯族自治區不僅有聞名于世的桂林山水,還有風光旖旎的德天瀑布、北海銀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不僅有美麗的天鵝湖、喀納斯湖,還有風光勝畫的天山山脈和吐魯番的葡萄溝;內蒙古自治區不僅有遼闊的大草原,還有阿爾山海神圣泉和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云南有麗江古城、奇特石林,還有香格里拉、玉龍雪山、怒江大峽谷等等令人心馳神往之地。除此之外,民族地區還有距今久遠的古人類遺址、古墓葬群和眾多的壁畫石窟、寺院佛塔。這些都是我國旅游產品中的珍品國粹。這種個體上的獨特性必然構成總體上的多樣性,可以為旅游者提供多種多樣的旅游環境和旅游體驗內容,以上這些構成了少數民族鄉村旅游的特色基礎,使其成為我國鄉村旅游中常勝不敗的生力軍。
特色鮮明的少數民族文化
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現有55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民族獨特的歷史文化特色和社會風俗習慣,從物質文化到精神文化,各個方面無不具有濃郁的民族特征。這些富有民族情趣、異地情調的自然景觀、人文活動和少數民族文化,成為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旅游的最亮麗的風景線,對旅游者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民族服裝服飾:少數民族服裝服飾不僅十分漂亮,而且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色彩。各個少數民族之間又有不同,有的色彩濃重,樸實大方;有的色彩鮮艷,五彩斑斕;有的飾物繁多,精巧別致。如傣族婦女色彩清新明麗的緊身上衣和統裙,盡顯傣家少女的窈窕身材;藏族氆氌的精細,藏袍的華麗;壯族女子上穿無領斜襟繡花滾邊上衣,下著繡花滾邊寬腳襟子或青布蠟染的褶裙,腰束繡花圍腰,腳穿繡花鞋,頭纏各式花巾;還有瑤族刺繡精美的服裝上象征瑤王的五個手指印跡的圖案及各種各樣的銀飾等等,構成了千姿百態的民族風情。
民族飲食:少數民族地區的飲食也充滿了亮點。打油茶是桂北少數民族侗、壯各族的一個特有的飲食習俗;土家族別有風味的蓋面肉;苗族飲食的風味佳品如酸湯魚、酸湯煮菜或煮青瓜等酸湯系列;蒙古族的烤全羊、手把肉;新疆的拉條子和羊肉串等等舉不勝舉。
少數民族的酒與喝酒的習俗也是一個亮點。如土家族喜吸“咂酒”,酒用糯米或玉米、高粱、小麥等糧食釀制而成,裝在缸內,封存一年或數年,用涼水沖泡后以竹管吮吸,是待客的上品。瑤族的糯米甜酒、苗族的過寨酒、蒙古族的“上馬酒、下馬酒”、傈僳族和怒族的通心酒(雙杯打)等等各個精彩誘人。
民族節慶與民族歌舞:少數民族節日很多,大大小小有上百個,有的民族除了大的共同的節日外,不同的支系又有不同的節日。每逢節日,他們就會身著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唱歌跳舞游戲歡娛。
優越的自然資源加上少數民族的文化,多個核心吸引物的疊加,使得少數民族聚居生活場地很容易就可以成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但要真為真正意義上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基礎設施、旅游環境營造、目的地的可進入性都需要細細考量與設計。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休閑農莊生意差勁,怎么辦?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大家可以先來看看這個大數據:受旅游人數不斷增加和鄉村旅游熱情不斷高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收入不斷增加,至2018年我國30億鄉村旅游游客共實現8000億元的旅游收入,占國內旅游總收入的13.40%。

豐富的自然資源
旅游是以資源為依托的,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鄉村旅游業需要有好看的景點,有趣的風俗。少數民族多生活在風景秀麗的山水之間,好山好水好風光,得天獨厚的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植被種屬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百般奇特,旅游資源品種多樣,類型齊全;加上獨特的風俗習慣、服裝服飾、飲食歌舞等少數民族風情,更為吸引廣大旅游者增加了文化誘因。少數民族農民在自己的家鄉開展鄉村旅游,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我國少數民族分布地區占國土總面積的63.7%。不僅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等自然資源,還有火山遺址、冰川遺跡、喀斯特地貌(形)等豐富的地質資源。在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少數民族地區占了將近一半。國務院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少數民族地區占了三分之一。許多自然風光如風沙地貌、草原風光、天然湖泊等屬于少數民族地區所特有。如西藏自治區不僅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還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和著名的大昭寺、布達拉宮;廣西壯族自治區不僅有聞名于世的桂林山水,還有風光旖旎的德天瀑布、北海銀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不僅有美麗的天鵝湖、喀納斯湖,還有風光勝畫的天山山脈和吐魯番的葡萄溝;內蒙古自治區不僅有遼闊的大草原,還有阿爾山海神圣泉和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云南有麗江古城、奇特石林,還有香格里拉、玉龍雪山、怒江大峽谷等等令人心馳神往之地。除此之外,民族地區還有距今久遠的古人類遺址、古墓葬群和眾多的壁畫石窟、寺院佛塔。這些都是我國旅游產品中的珍品國粹。這種個體上的獨特性必然構成總體上的多樣性,可以為旅游者提供多種多樣的旅游環境和旅游體驗內容,以上這些構成了少數民族鄉村旅游的特色基礎,使其成為我國鄉村旅游中常勝不敗的生力軍。
特色鮮明的少數民族文化
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現有55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民族獨特的歷史文化特色和社會風俗習慣,從物質文化到精神文化,各個方面無不具有濃郁的民族特征。這些富有民族情趣、異地情調的自然景觀、人文活動和少數民族文化,成為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旅游的最亮麗的風景線,對旅游者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民族服裝服飾:少數民族服裝服飾不僅十分漂亮,而且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色彩。各個少數民族之間又有不同,有的色彩濃重,樸實大方;有的色彩鮮艷,五彩斑斕;有的飾物繁多,精巧別致。如傣族婦女色彩清新明麗的緊身上衣和統裙,盡顯傣家少女的窈窕身材;藏族氆氌的精細,藏袍的華麗;壯族女子上穿無領斜襟繡花滾邊上衣,下著繡花滾邊寬腳襟子或青布蠟染的褶裙,腰束繡花圍腰,腳穿繡花鞋,頭纏各式花巾;還有瑤族刺繡精美的服裝上象征瑤王的五個手指印跡的圖案及各種各樣的銀飾等等,構成了千姿百態的民族風情。

少數民族的酒與喝酒的習俗也是一個亮點。如土家族喜吸“咂酒”,酒用糯米或玉米、高粱、小麥等糧食釀制而成,裝在缸內,封存一年或數年,用涼水沖泡后以竹管吮吸,是待客的上品。瑤族的糯米甜酒、苗族的過寨酒、蒙古族的“上馬酒、下馬酒”、傈僳族和怒族的通心酒(雙杯打)等等各個精彩誘人。
民族節慶與民族歌舞:少數民族節日很多,大大小小有上百個,有的民族除了大的共同的節日外,不同的支系又有不同的節日。每逢節日,他們就會身著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唱歌跳舞游戲歡娛。
優越的自然資源加上少數民族的文化,多個核心吸引物的疊加,使得少數民族聚居生活場地很容易就可以成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但要真為真正意義上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基礎設施、旅游環境營造、目的地的可進入性都需要細細考量與設計。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休閑農莊生意差勁,怎么辦?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