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美麗鄉村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發布日期:2020-10-10 點擊數:189
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前提,自從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全國各地都有相應,比如探索當地特色美麗鄉村模式,美化農村外觀,提升農民素質,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可喜的成績,但依舊存在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所以今天作為專業旅游規劃公司就帶你了解當前美麗鄉村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認識不夠,思想不統一。由于對美麗鄉村建設認識不夠,不同層級政府和不同職能部門在具體實施或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時所表現出的積極性和行動力必然不同,難以形成建設合力,達成整體聯動、資源整合、社會共同參與的建設格局。
對于美麗鄉村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搞搞清潔衛生,改善農村環境”的低層次認識上,更不能形成錯誤觀念,認為它只是給農村“涂脂抹粉”、展示給外人看的。而應該提升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高度,重新認識美麗鄉村建設。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永續發展的需要;是強化農業基礎、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需要;是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需要。“即使將來城鎮化達到70%以上,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美麗鄉村是億萬農民的中國夢。作為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和在農村地區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行動,沒有美麗鄉村就沒有美麗中國。可以說,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符合國家總體構想,符合我國城鄉社會發展規律,符合我國農業農村實際,符合廣大民眾期盼,意義極為重大。
二是參與部門多,組織協調難度較大。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各個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但是,在具體實施中由于缺乏統一的組織協調機構,美麗鄉村建設往往缺乏頂層設計和統一的政策指導。
浙江安吉縣美麗鄉村建設行動早,探索積累了一套比較成熟的經驗,值得其它地方借鑒學習。安吉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明確了不同政府層級之間的職責定位,理順各自責權關系。既避免不同層級之間的職權交叉,造成政府管理的錯位和越位,影響工作的開展,又避免權責出現“真空”,造成政府管理的缺位,導致某些事項無人負責。縣級政府主要負責美麗鄉村總體規劃、指標體系和相關制度辦法的建設、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指導考核等工作;鄉級政府負責整鄉的統籌協調,指導建制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并在資金、技術上給予支持,對村與村之間的銜接區域統一規劃設計并開展建設;建制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由其負責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等相關工作。同時,理順部門之間的橫向關系,對各部門的責任和任務進行量化細分。安吉縣根據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和任務,建立了美麗鄉村考核指標和驗收辦法,將一項項指標落實到每一部門,由部門制定指標內容和標準,并對該項建設負總責,同時參與由美麗鄉村建設辦公室組織的考核驗收,有效破解了“九龍治水水不治”的困局。
三是重建設輕規劃的現象比較突出,項目建設規劃和標準缺失。一些地方在美麗鄉村建設試點中,注重硬件設施建設的多,但不注重美麗鄉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和長期行動計劃的科學制訂,導致同質化建設嚴重、特色化建設不足,短期行為多、長遠設計少,以及視野狹隘,缺乏全域一體的建設理念。
安吉縣等地之所以美麗鄉村建設效果顯著,與其重視規劃引領建設不無關系。總結其實踐經驗,做好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做到統籌兼顧、城鄉一體。編制美麗鄉村規劃要堅持“綠色、人文、智慧、集約”的規劃理念,綜合考慮農村山水肌理、發展現狀、人文歷史和旅游開發等因素,結合城鄉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基礎設施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做到“城鄉一套圖、整體一盤棋”。其次,做到規劃因地制宜。譬如,安吉縣在編制《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和《鄉村風貌營造技術導則》時,按照“四美”標準(尊重自然美、側重現代美、注重個性美、構建整體美),要求各鄉鎮、村根據各自特點,編制鎮域規劃,開展村莊風貌設計,著力體現一村一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居則居、宜文則文的原則將建制村分類規劃,將全縣的建制村劃分為工業特色村、高效農業村、休閑產業村、綜合發展村和城市化建設村五類。第三,尊重群眾意愿。安吉縣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設計,按照“專家設計、公開征詢、群眾討論”的辦法,經過“五議兩公開”程序(即村黨支部提議、村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群眾公開評議,書面決議公開、執行結果公開),確保村莊規劃設計科學合理,達到群眾滿意。第四,注重規劃的可操作性。為了把規劃藍圖落地變成美好現實,就必須把規劃內容分解成定性定量的具體內容,轉化成年度行動計劃,細化為具體的實施項目。第五,配套制訂美麗鄉村建設標準體系。為了更好地落實和執行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還必須研究制訂美麗鄉村建設標準體系。通過標準體系的配套實施,確保美麗鄉村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四是政府唱獨角戲,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的作用發揮不夠。許多地方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時,沒有積極探索如何引入市場機制、發揮社會力量作用,而是采取傳統的行政動員、運動式方法,盡管一些設施(如垃圾處理、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等)一時高標準建成了,卻難以維持長期運轉,缺乏長效機制。
尤其是,政府主導有余、農民參與不足的現象比較普遍,農民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以致部分農民群眾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是政府的事,養成“等靠要”思想。這就難免會出現美麗鄉村建設“上熱下冷”、“外熱內冷”的現象,甚至出現“干部熱情高,農民冷眼瞧,農民不滿意,干部不落好”的情況,其主要癥結就在于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沒有發揮出來。所以,美麗鄉村建設必須明確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要充分尊重廣大農民的意愿,切實把決策權交給農民,讓農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當主人、做主體、唱主角。在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我國曾有一大批知識分子來到農村,進行鄉村建設實驗,但當時的鄉村建設之所以沒有顯著長效,一個主要原因便是沒有注重調動起廣大農民的積極性,鄉村建設的主體發生了錯位———建設主體不是生于斯長于斯的農民群眾而是城里來的社會精英,不可避免地形成“鄉村運動、鄉村不動”的悖論。
五是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鄉村社會治理機制改革等“軟件”建設不同步,美麗鄉村建設局限于物質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狹小范疇。美麗鄉村建設不是“做盆景”、“搞形象”,更不是“涂脂抹粉”。美麗鄉村,不僅要有令人驚艷的“形象美”,讓人一見鐘情;更要有“內在美”,讓人日久生情。不能停留于外在形態上,更需要通過內涵建設來體現鄉村特色;不能簡單地停留在農耕文化保護上,而是要放在統籌城鄉、推進城鄉現代化的歷史大進程之中。
美麗鄉村建設不能局限于硬件設施的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的改善、生態環境的優化這樣一些物質和技術層面,還要深入到體制機制層面,著力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鄉村社會治理機制創新上積極探索,真正融入到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最終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農村。
上面寫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如何做好鄉村旅游的規劃和設計?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是認識不夠,思想不統一。由于對美麗鄉村建設認識不夠,不同層級政府和不同職能部門在具體實施或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時所表現出的積極性和行動力必然不同,難以形成建設合力,達成整體聯動、資源整合、社會共同參與的建設格局。
對于美麗鄉村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搞搞清潔衛生,改善農村環境”的低層次認識上,更不能形成錯誤觀念,認為它只是給農村“涂脂抹粉”、展示給外人看的。而應該提升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高度,重新認識美麗鄉村建設。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永續發展的需要;是強化農業基礎、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需要;是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需要。“即使將來城鎮化達到70%以上,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美麗鄉村是億萬農民的中國夢。作為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和在農村地區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行動,沒有美麗鄉村就沒有美麗中國。可以說,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符合國家總體構想,符合我國城鄉社會發展規律,符合我國農業農村實際,符合廣大民眾期盼,意義極為重大。

浙江安吉縣美麗鄉村建設行動早,探索積累了一套比較成熟的經驗,值得其它地方借鑒學習。安吉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明確了不同政府層級之間的職責定位,理順各自責權關系。既避免不同層級之間的職權交叉,造成政府管理的錯位和越位,影響工作的開展,又避免權責出現“真空”,造成政府管理的缺位,導致某些事項無人負責。縣級政府主要負責美麗鄉村總體規劃、指標體系和相關制度辦法的建設、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指導考核等工作;鄉級政府負責整鄉的統籌協調,指導建制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并在資金、技術上給予支持,對村與村之間的銜接區域統一規劃設計并開展建設;建制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由其負責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等相關工作。同時,理順部門之間的橫向關系,對各部門的責任和任務進行量化細分。安吉縣根據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和任務,建立了美麗鄉村考核指標和驗收辦法,將一項項指標落實到每一部門,由部門制定指標內容和標準,并對該項建設負總責,同時參與由美麗鄉村建設辦公室組織的考核驗收,有效破解了“九龍治水水不治”的困局。
三是重建設輕規劃的現象比較突出,項目建設規劃和標準缺失。一些地方在美麗鄉村建設試點中,注重硬件設施建設的多,但不注重美麗鄉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和長期行動計劃的科學制訂,導致同質化建設嚴重、特色化建設不足,短期行為多、長遠設計少,以及視野狹隘,缺乏全域一體的建設理念。
安吉縣等地之所以美麗鄉村建設效果顯著,與其重視規劃引領建設不無關系。總結其實踐經驗,做好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做到統籌兼顧、城鄉一體。編制美麗鄉村規劃要堅持“綠色、人文、智慧、集約”的規劃理念,綜合考慮農村山水肌理、發展現狀、人文歷史和旅游開發等因素,結合城鄉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基礎設施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做到“城鄉一套圖、整體一盤棋”。其次,做到規劃因地制宜。譬如,安吉縣在編制《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和《鄉村風貌營造技術導則》時,按照“四美”標準(尊重自然美、側重現代美、注重個性美、構建整體美),要求各鄉鎮、村根據各自特點,編制鎮域規劃,開展村莊風貌設計,著力體現一村一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居則居、宜文則文的原則將建制村分類規劃,將全縣的建制村劃分為工業特色村、高效農業村、休閑產業村、綜合發展村和城市化建設村五類。第三,尊重群眾意愿。安吉縣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設計,按照“專家設計、公開征詢、群眾討論”的辦法,經過“五議兩公開”程序(即村黨支部提議、村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群眾公開評議,書面決議公開、執行結果公開),確保村莊規劃設計科學合理,達到群眾滿意。第四,注重規劃的可操作性。為了把規劃藍圖落地變成美好現實,就必須把規劃內容分解成定性定量的具體內容,轉化成年度行動計劃,細化為具體的實施項目。第五,配套制訂美麗鄉村建設標準體系。為了更好地落實和執行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還必須研究制訂美麗鄉村建設標準體系。通過標準體系的配套實施,確保美麗鄉村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四是政府唱獨角戲,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的作用發揮不夠。許多地方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時,沒有積極探索如何引入市場機制、發揮社會力量作用,而是采取傳統的行政動員、運動式方法,盡管一些設施(如垃圾處理、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等)一時高標準建成了,卻難以維持長期運轉,缺乏長效機制。
尤其是,政府主導有余、農民參與不足的現象比較普遍,農民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以致部分農民群眾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是政府的事,養成“等靠要”思想。這就難免會出現美麗鄉村建設“上熱下冷”、“外熱內冷”的現象,甚至出現“干部熱情高,農民冷眼瞧,農民不滿意,干部不落好”的情況,其主要癥結就在于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沒有發揮出來。所以,美麗鄉村建設必須明確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要充分尊重廣大農民的意愿,切實把決策權交給農民,讓農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當主人、做主體、唱主角。在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我國曾有一大批知識分子來到農村,進行鄉村建設實驗,但當時的鄉村建設之所以沒有顯著長效,一個主要原因便是沒有注重調動起廣大農民的積極性,鄉村建設的主體發生了錯位———建設主體不是生于斯長于斯的農民群眾而是城里來的社會精英,不可避免地形成“鄉村運動、鄉村不動”的悖論。

美麗鄉村建設不能局限于硬件設施的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的改善、生態環境的優化這樣一些物質和技術層面,還要深入到體制機制層面,著力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鄉村社會治理機制創新上積極探索,真正融入到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最終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農村。
上面寫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如何做好鄉村旅游的規劃和設計?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