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老地產行業深度分析及風險分析
發布日期:2020-11-02 點擊數:100
為什么現在很多人搶著做養老地產?之前有很多文章說未來接替房地產的必定是養老地產行業,畢竟中國老齡化嚴重,從數據來看,2018年中國千萬元凈資產的家庭數量超過200萬,總資產較2017年增長6.4%,人群的平均年齡為40歲。這些高凈值人群的父母大多已超過65歲,為父母提供優質的晚年生活或將成為高凈值家庭的新時尚。今天小編從專業角度來分析中國養老地產行業發展、政策以及做養老地產風險分析等。
一、中國養老地產前景分析: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面對如此龐大的老年人群體,我國的養老產業卻剛剛起步,尚未形成成熟的產業模式,未來發展可期。
二、政府對養老產業的政策支持:
2013年9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養老服務產業,不斷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
在此后的六年時間里,中央及地方密集出臺了各項政策以支持養老產業的發展。其中,僅中央級的養老產業相關文件就多達一百三十多個,包括產業發展政策、土地規劃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人才培養政策、醫養結合政策、行政補貼政策、民營及其他資本優惠政策、市場監管政策。
2019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打通“堵點”,消除“痛點”,突破發展障礙,健全市場機制,持續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并從六大方面提出了諸多落到實處的意見。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寬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擴大養老服務創業就業、擴大養老服務消費、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及促進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三、3種養老地產模式:
目前,國內養老地產主要有三種運營模式:一種是持續照料退休社區模式(CCRC);一種是全齡型社區模式;一種是養老公寓模式。
持續照料退休社區(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簡稱CCRC),可為老年消費者提供一站式、一體化的居住生活服務。CCRC起源于美國教會創辦的組織,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社區建設的社區醫院擁有經驗豐富的專業醫生,可為入住者提供預防、醫療、護理和康復等專業服務。同時,持續關注老年消費者在健康狀況和自理能力方面的變化,持續為老年消費者提供與身體及自理狀況相對應的照料服務。
全齡型社區,多由房地產商直接開發,后續運營由養老運營公司負責。全齡型社區對于入住者沒有年齡硬性規定,通常依據醫養結合、養生度假等理念進行建設,老人也多以“候鳥式”居住為主。
養老公寓模式通常體量較小,在200個房間左右。在滿足居住功能的同時,更加強調護理的概念,各類配套設施較為齊全,可以滿足獨居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的不同需求,并提供專業服務。
四、養老地產行業的風險與機遇:
1、市場風險
雖然養老地產行業日益火爆,但其面臨的市場風險依然嚴峻。
一是受傳統孝道思想的影響,居家養老模式的主流地位難以撼動。當下老年人的價值觀以提倡節儉為榮,接受高消費型的養老地產模式需要一定的時間。
二是養老地產的主流消費群體是高凈值老年群體及其家庭,又可總結為“高干、高知、高管”等領域的老年群體。雖然我國老年群體龐大,但能滿足高凈值或“高干、高知、高管”要求的老年人口數量較為有限。特別是前期市場推出的養老地產產品已經消化了一部分客群,將給未來集中面世的養老地產產品帶來新的挑戰。
2、經營風險
就回報周期而言,養老地產行業的投資回報周期較長。國內第一家養老社區公司親和源運營13年后,才實現首次盈利。萬科推出的養老項目至今仍未實現盈利。行業龍頭泰康集團董事長陳東升也曾明確表示,“一個成熟的養老社區做到收支平衡需要6~8年,真正實現盈利要8~10年的時間”。從投資回報率來看,目前國際高端養老地產的平均投資回報都不超過10%。
上面寫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美麗鄉村建設意義是什么?存在哪些問題?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中國養老地產前景分析: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面對如此龐大的老年人群體,我國的養老產業卻剛剛起步,尚未形成成熟的產業模式,未來發展可期。

2013年9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養老服務產業,不斷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
在此后的六年時間里,中央及地方密集出臺了各項政策以支持養老產業的發展。其中,僅中央級的養老產業相關文件就多達一百三十多個,包括產業發展政策、土地規劃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人才培養政策、醫養結合政策、行政補貼政策、民營及其他資本優惠政策、市場監管政策。
2019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打通“堵點”,消除“痛點”,突破發展障礙,健全市場機制,持續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并從六大方面提出了諸多落到實處的意見。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寬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擴大養老服務創業就業、擴大養老服務消費、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及促進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三、3種養老地產模式:
目前,國內養老地產主要有三種運營模式:一種是持續照料退休社區模式(CCRC);一種是全齡型社區模式;一種是養老公寓模式。
持續照料退休社區(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簡稱CCRC),可為老年消費者提供一站式、一體化的居住生活服務。CCRC起源于美國教會創辦的組織,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社區建設的社區醫院擁有經驗豐富的專業醫生,可為入住者提供預防、醫療、護理和康復等專業服務。同時,持續關注老年消費者在健康狀況和自理能力方面的變化,持續為老年消費者提供與身體及自理狀況相對應的照料服務。
全齡型社區,多由房地產商直接開發,后續運營由養老運營公司負責。全齡型社區對于入住者沒有年齡硬性規定,通常依據醫養結合、養生度假等理念進行建設,老人也多以“候鳥式”居住為主。
養老公寓模式通常體量較小,在200個房間左右。在滿足居住功能的同時,更加強調護理的概念,各類配套設施較為齊全,可以滿足獨居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的不同需求,并提供專業服務。

1、市場風險
雖然養老地產行業日益火爆,但其面臨的市場風險依然嚴峻。
一是受傳統孝道思想的影響,居家養老模式的主流地位難以撼動。當下老年人的價值觀以提倡節儉為榮,接受高消費型的養老地產模式需要一定的時間。
二是養老地產的主流消費群體是高凈值老年群體及其家庭,又可總結為“高干、高知、高管”等領域的老年群體。雖然我國老年群體龐大,但能滿足高凈值或“高干、高知、高管”要求的老年人口數量較為有限。特別是前期市場推出的養老地產產品已經消化了一部分客群,將給未來集中面世的養老地產產品帶來新的挑戰。
2、經營風險
就回報周期而言,養老地產行業的投資回報周期較長。國內第一家養老社區公司親和源運營13年后,才實現首次盈利。萬科推出的養老項目至今仍未實現盈利。行業龍頭泰康集團董事長陳東升也曾明確表示,“一個成熟的養老社區做到收支平衡需要6~8年,真正實現盈利要8~10年的時間”。從投資回報率來看,目前國際高端養老地產的平均投資回報都不超過10%。
上面寫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美麗鄉村建設意義是什么?存在哪些問題?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