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全域旅游對西部開發有何影響?
發布日期:2020-11-24 點擊數:101
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要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此外,更是從6大方面提出了36條重磅舉措,涵蓋產業能源結構、交運網絡建設、商貿開放合作、金融配套體系、生態環境治理……被稱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新36條。那么如果我們在西部地區發展全域旅游會如何呢?下面咱們一起來看。
一、西部開發的重要性
西部地區是中國的資源富集區,礦產、能源、農業等資源豐富。從資源總量和種類上來看,都具備發展旅游業的資源優勢。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交通條件較為閉塞,同時自然環境質量較高,民俗民風古樸獨具特色,因此具備發展特色旅游的優勢條件。我國的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為開發西部資源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國想要成為世界旅游大國,就不能忽視開發西部旅游資源的潛力。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大眾休閑旅游為背景,以產業觀光旅游為依托,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
二、全域旅游概念
全域旅游是旅游產業的全景化、全覆蓋,是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科學的系統旅游。要求全社會參與,全民參與旅游業,通過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全面推動產業建設和經濟提升。2016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旅游產業不僅是服務業,它已覆蓋一二三產業,是綜合性產業。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并實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促進全域旅游發展。
發展全域旅游有利于將目前較為單一的門票旅游經濟帶向綜合旅游產業發展。全域旅游區域中無論是空間、生活場景,文化要素,只要和客源地不同,都有可能成為旅游吸引物。旅游者可以有機會全方位地融入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相比傳統旅游,全域對旅游目的地對基礎設施、自然環境,旅游吸引點、公共服務設施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域旅游是“旅游+”模式,是發展空間經濟系統的綜合發展。相關學者提出全域旅游需要發展全配套、全過程、全覆蓋、全聯動、全民共享,開發模式需要堅持點、線、面互相結合。通過“多規合一”,統籌規劃,實現 “全域旅游”理念在土地利利用、交通規劃、鄉村規劃等方面切實落地。
三、西部地區全域旅游規劃與開發原則
西部地區地形高大、粗獷、常見險峻的高原和山區,自然環境較為惡劣、氣候干旱多災、生態環境脆弱,需防止“攤大餅”式的外延粗放型開發模式。在旅游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應綜合考慮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旅游活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穩步推進健康的發展旅游經濟。
(1)確立優先保護,整體開發的原則,把環境保護放在旅游開發之前。
(2)控制環境容量。對自然資源的開發不能超過環境承載的極限。通過限制游客數量、游客分流等措施保護自然環境的恢復能力。
(3)劃分自然空間保護范圍,制定相應的開發方針和策略,將旅游開發的社會效益最大化。
四、旅游產品體系規劃
由“觀光旅游一枝獨秀”向“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專項體驗旅游”三大產品體系轉變,打造全體驗旅游產品體系。以觀光類產品為基礎,以休閑度假產品為核心,以專項旅游產品為特色。重點發展西夏文化游、影視文化游、森林生態游、戶外運動游、研學修學游、健康養生游、葡萄酒休閑度假游、鄉村休閑度假游、溫泉休閑度假游、冰雪休閑度假游——十大核心產品。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游、城市風貌游、文化藝術游、商務會展游、民俗節慶游——五大重要產品。加快發展產業觀光游、自駕露營游、科考探險游、國防教育游——四大輔助產品。憑借全域旅游發展契機,構建多功能、多方位、多類型、綜合性的旅游產品體系。
上面寫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山東省萊西市的鄉村產業振興如何做的?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西部開發的重要性
西部地區是中國的資源富集區,礦產、能源、農業等資源豐富。從資源總量和種類上來看,都具備發展旅游業的資源優勢。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交通條件較為閉塞,同時自然環境質量較高,民俗民風古樸獨具特色,因此具備發展特色旅游的優勢條件。我國的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為開發西部資源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國想要成為世界旅游大國,就不能忽視開發西部旅游資源的潛力。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大眾休閑旅游為背景,以產業觀光旅游為依托,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

全域旅游是旅游產業的全景化、全覆蓋,是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科學的系統旅游。要求全社會參與,全民參與旅游業,通過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全面推動產業建設和經濟提升。2016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旅游產業不僅是服務業,它已覆蓋一二三產業,是綜合性產業。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并實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促進全域旅游發展。
發展全域旅游有利于將目前較為單一的門票旅游經濟帶向綜合旅游產業發展。全域旅游區域中無論是空間、生活場景,文化要素,只要和客源地不同,都有可能成為旅游吸引物。旅游者可以有機會全方位地融入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相比傳統旅游,全域對旅游目的地對基礎設施、自然環境,旅游吸引點、公共服務設施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域旅游是“旅游+”模式,是發展空間經濟系統的綜合發展。相關學者提出全域旅游需要發展全配套、全過程、全覆蓋、全聯動、全民共享,開發模式需要堅持點、線、面互相結合。通過“多規合一”,統籌規劃,實現 “全域旅游”理念在土地利利用、交通規劃、鄉村規劃等方面切實落地。
三、西部地區全域旅游規劃與開發原則
西部地區地形高大、粗獷、常見險峻的高原和山區,自然環境較為惡劣、氣候干旱多災、生態環境脆弱,需防止“攤大餅”式的外延粗放型開發模式。在旅游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應綜合考慮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旅游活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穩步推進健康的發展旅游經濟。
(1)確立優先保護,整體開發的原則,把環境保護放在旅游開發之前。

(3)劃分自然空間保護范圍,制定相應的開發方針和策略,將旅游開發的社會效益最大化。
四、旅游產品體系規劃
由“觀光旅游一枝獨秀”向“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專項體驗旅游”三大產品體系轉變,打造全體驗旅游產品體系。以觀光類產品為基礎,以休閑度假產品為核心,以專項旅游產品為特色。重點發展西夏文化游、影視文化游、森林生態游、戶外運動游、研學修學游、健康養生游、葡萄酒休閑度假游、鄉村休閑度假游、溫泉休閑度假游、冰雪休閑度假游——十大核心產品。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游、城市風貌游、文化藝術游、商務會展游、民俗節慶游——五大重要產品。加快發展產業觀光游、自駕露營游、科考探險游、國防教育游——四大輔助產品。憑借全域旅游發展契機,構建多功能、多方位、多類型、綜合性的旅游產品體系。
上面寫的相對比較簡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山東省萊西市的鄉村產業振興如何做的?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