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生態農業對于鄉村振興有哪些積極影響?
發布日期:2020-12-14 點擊數:120
鄉村振興是一個長久的戰略,要想實現鄉村振興,鄉村產業振興是尤為重要的。長期以來,由于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出現明顯衰敗現象,大量空心村出現,造成了“城市像歐洲,鄉村像非洲”的不和諧局面。鄉村振興從哪里入手?如何進行鄉村產業布局,能否振興鄉村,關乎到我國能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本文根據在農村的長期實踐與思考,特提出我國鄉村振興的若干對策,供有關部門或領導參考。
一、農業應成為穩定職業
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切實解決好農民就業問題。由于農業不掙錢,年輕人很少將農業作為一種能夠養家糊口的職業。“七零后不愿意種地,八零后不會種地,九零后不考慮種地”,從事農業的一線農民平均年齡在57歲以上。2017年,我國從美國、巴西、阿根廷進口的糧食總計1.3億噸,人均200斤糧/年,且以爭議很大的轉基因大豆為主。我國食物供應對國際糧食市場依存度高達21%(進口占國產的比例),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社會信號。糧食是比武器還重要的戰略物資,歷史上因缺糧導致社會動蕩的例子很多。
在我國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農業是很受人尊重的職業。在“士農工商”順序中,農民排在知識分子之后,農家子弟可通過科舉進入前一列。遺憾的是,如今嚴重的城鄉差別造成就業機會不均等,農民紛紛進城打工,在城市工作一周的收入約抵一畝地種糧純收入。因缺乏優質勞動力,農村土地得不得良好經營,土地或污染、或荒蕪。農村裝修很好的房子,只在春節期間作為度假旅館使用幾天,由此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解決就業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制造機會讓農民尤其年輕人在家門口就業是當務之急。
農業要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這一切都要求鄉村有就業機會。農業是與鄉村的特點相適宜的,是農民熟悉的,如優質安全食品生產、食品加工、食物運輸與銷售等;鄉村環境治理、綠化美化、鄉村旅游、鄉村養老等等,都能在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應圍繞優質安全食物生產做文章,即圍繞優質食物生產,發展食物加工業、商業、銀行、教育、旅游、文化、養老、保險等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增收渠道。
二、生態農業可為鄉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從理論上講,地球上任何光合產物及其天然衍生物,只要有了種子、孢子、受精卵或動植物繁殖體,都可以轉變為人類所需要的食物,從而告別人類為生產食物所發明的數萬種化學物質,這一理論的重大成果就是生態農業。枯枝落葉、生活垃圾中的可降解部分、人糞尿、動物排泄物、河流中的藻類、底泥、屠宰廠的廢棄物、酒糟、醋糟、煙廠的廢棄物等等都可做肥料。圍繞食物鏈,人類發明的化學物質難以統計,僅在中國合法使用的化學物質就高達50626種,包括飼料添加劑、肥料、農藥、地膜、激素、食品添加劑等等,部分具有致癌作用。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可在生產源頭,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化肥,不用除草劑和激素,僅施入動植物排泄物、枯枝落葉、菌床或菌棒、酒糟、屠宰廢棄物、餐余、可降解城鄉生活垃圾等天然有機物,所生產的食材符合中外有機認證標準,在市場上有很強競爭力。本團隊長期定位研究證實,生態農業高產、環保、附加值高,可帶動農民在家門口就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
現代農業以集約化、規模化、化學化為主要特征,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下降,溫室氣體升高,食物安全存在重大隱患。盡管現代農業用工少,但不能留住人,需不斷兼并擴大規模,政府大量補貼才有效益。發展優質的高效生態農業,可避免上述缺陷。因國際農產品競爭,傳統農業已經很難給中國農民帶來合理的收入,難以過上體面的生活。
山東、河南、河北、江蘇等地農民種植兩季作物,如果算勞動力成本,純收入500-600元/畝。若五口之家,依靠種地掙錢,每年若實現5-10萬元收入,須擁有100-200畝耕地,農民沒有那么多耕地。農民進城打工,夫妻工作一年可收入5-10萬元。目前,農民工工資上漲很快,個別工種已突破500元/天。農民工收入高于大學生甚至碩士、博士已成常態。但農民進城打工的家庭與社會成本很大,孩子失去母愛,或夫妻分居,老人沒有人照料,其中心酸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在這種就業模式下,農民絕不能生病,醫療費用會吞噬農民打工收入。現代農業造成的耕地污染與食物安全問題十分突出,容易導致重大疾病發生。
我們現場考察過很多農村,了解農民需求。農民在家門口每年若有5-10萬收入(5口人),就不會進城打工。然而,中國農民既沒有美國那么多土地,又沒有國營農墾集團那樣大面積廉價土地,在人多地少前提下,實現單位耕地面積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重要途徑是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即將單位耕地面積經濟效益,在目前基礎上提高5-10倍以上,而不是很多農學家或經濟學家追求的提高幾個或幾十個百分點,那對農民幾乎都沒有吸引力。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未來“互聯網+農業”如何更好地發展?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農業應成為穩定職業
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切實解決好農民就業問題。由于農業不掙錢,年輕人很少將農業作為一種能夠養家糊口的職業。“七零后不愿意種地,八零后不會種地,九零后不考慮種地”,從事農業的一線農民平均年齡在57歲以上。2017年,我國從美國、巴西、阿根廷進口的糧食總計1.3億噸,人均200斤糧/年,且以爭議很大的轉基因大豆為主。我國食物供應對國際糧食市場依存度高達21%(進口占國產的比例),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社會信號。糧食是比武器還重要的戰略物資,歷史上因缺糧導致社會動蕩的例子很多。

農業要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這一切都要求鄉村有就業機會。農業是與鄉村的特點相適宜的,是農民熟悉的,如優質安全食品生產、食品加工、食物運輸與銷售等;鄉村環境治理、綠化美化、鄉村旅游、鄉村養老等等,都能在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應圍繞優質安全食物生產做文章,即圍繞優質食物生產,發展食物加工業、商業、銀行、教育、旅游、文化、養老、保險等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增收渠道。
二、生態農業可為鄉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從理論上講,地球上任何光合產物及其天然衍生物,只要有了種子、孢子、受精卵或動植物繁殖體,都可以轉變為人類所需要的食物,從而告別人類為生產食物所發明的數萬種化學物質,這一理論的重大成果就是生態農業。枯枝落葉、生活垃圾中的可降解部分、人糞尿、動物排泄物、河流中的藻類、底泥、屠宰廠的廢棄物、酒糟、醋糟、煙廠的廢棄物等等都可做肥料。圍繞食物鏈,人類發明的化學物質難以統計,僅在中國合法使用的化學物質就高達50626種,包括飼料添加劑、肥料、農藥、地膜、激素、食品添加劑等等,部分具有致癌作用。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可在生產源頭,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化肥,不用除草劑和激素,僅施入動植物排泄物、枯枝落葉、菌床或菌棒、酒糟、屠宰廢棄物、餐余、可降解城鄉生活垃圾等天然有機物,所生產的食材符合中外有機認證標準,在市場上有很強競爭力。本團隊長期定位研究證實,生態農業高產、環保、附加值高,可帶動農民在家門口就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
現代農業以集約化、規模化、化學化為主要特征,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下降,溫室氣體升高,食物安全存在重大隱患。盡管現代農業用工少,但不能留住人,需不斷兼并擴大規模,政府大量補貼才有效益。發展優質的高效生態農業,可避免上述缺陷。因國際農產品競爭,傳統農業已經很難給中國農民帶來合理的收入,難以過上體面的生活。

我們現場考察過很多農村,了解農民需求。農民在家門口每年若有5-10萬收入(5口人),就不會進城打工。然而,中國農民既沒有美國那么多土地,又沒有國營農墾集團那樣大面積廉價土地,在人多地少前提下,實現單位耕地面積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重要途徑是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即將單位耕地面積經濟效益,在目前基礎上提高5-10倍以上,而不是很多農學家或經濟學家追求的提高幾個或幾十個百分點,那對農民幾乎都沒有吸引力。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未來“互聯網+農業”如何更好地發展?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