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想要健康發展,這4點要牢記
發布日期:2021-02-22 點擊數:219
家庭農場是在小農戶經營基礎上從事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農業生產的重要載體。截至2018年底,全國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定或備案的家庭農場近60萬家,是2014年的4倍多,其中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8.3萬家。安徽、四川、江蘇、山東、湖北等省發展較快,特別是安徽省家庭農場數量已經超過10萬家。全國平均每個家庭農場毛收入達18萬元,超過2.3萬個家庭農場擁有注冊商標,超過1.3萬個家庭農場通過農產品質量認證。但從總體上看,我國家庭農場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盡管各地都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但面上的發展質量還不高,特別是有關部門在培育思路、管理模式與支持措施等方面尚未形成廣泛一致的指導服務機制,制約了家庭農場發展。今后在推動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時應以習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和《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為方向指引,重點把握四個原則。
一、堅持以農戶為主體,動態確定適度規模
“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小農戶家庭經營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面。在大量農戶穩定存在基礎之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而培育家庭農場就是實現目標的最重要路徑之一。正確處理好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扶持小農戶的關系,就要認清小農戶家庭經營將長期存在的基本事實,注重扶持小農戶發展多種類型家庭農場。堅持以農戶為主體,是確保家庭經營在農業中基礎性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決定了家庭農場經營規模的“適度邊界”。實踐中,要以引導小農戶發展壯大為出發點,加快從有長期務農意愿的小農戶中培育出一批高質量家庭農場。這就要求打破戶籍、職業等限制,鼓勵各類人才創辦家庭農場。疫情沖擊之下,特別要鼓勵鄉村本土能人、有返鄉創業意愿和回報家鄉愿望的外出農民工、優秀農村生源大中專畢業生以及科技人員等人才創辦家庭農場。總之,創辦家庭農場,在城鄉人員加速流動的大背景下,綜合看待家庭農場主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將二者協同起來,不能只局限在本地戶籍的農民,要有開放思維,打破邊界,吸引鼓勵各類人才來創辦。同時,要積極引導農戶家庭農場向產值、向品質要效益,注意扭轉個別地區家庭農場經營規模偏大的傾向,防止片面追求土地等生產資料的過度集中,以最佳規模效益為依據,鼓勵每個家庭農場經過不斷選擇、對比與調適,在動態調整中確定適度的經營規模。
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做到因地因時制宜
家庭農場是專業的商品性農產品生產者和提供者,以滿足市場需求、獲得市場認可作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市場化經營是家庭農場與農戶最大的不同。相對而言,農戶的一個普遍特征是同時從事市場性和非市場性農業生產活動,市場化程度存在不統一與不均衡性。而家庭農場主要以農業生產經營收入為主要來源,就要做到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安排生產。截至2018年,全國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和種養結合家庭農場的比例分別是62.7%、17.8%、5.3%和11.6%;在種植業家庭農場中,63.4%從事糧食生產,可以看出,全國家庭農場以糧食生產為主體,并呈現多種經營、混合經營的基本格局。據統計,2018年,全國家庭農場年銷售農產品總值1946.2億元,平均每個家庭農場32.4萬元。以市場為導向,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就要在經營規模、運行模式等方面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尊重各類主體和農民群眾的意愿,把建設的主舞臺留給廣大經營主體和農民群眾。單一產業類家庭農場要通過結構調整與規模經營,以品質和信譽贏得市場認可,走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種養結合類家庭農場要做到長短結合,發展多線產業,通過品種多元化、類型多樣化,來應對市場風險,確保收益穩定。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就要遵循家庭農場發展規律,促進家庭農場多元化發展。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基礎條件、資源稟賦與產業類型各不相同,家庭農場的培育發展必須從實際出發,科學確定目標。要堅持循序漸進的發展路徑,創新發展思路,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業制宜,量力而行、穩步發展,讓“細水長流”。
三、堅持示范引領發展,發展多元合作經營
家庭農場來源于小農戶、服務于小農戶,是最有效的示范帶動主體。與普通農戶相比,家庭農場對技術和管理保持敏感性,具有自發采用先進技術與管理方法的內生動力,也具有貼近小農戶、帶動小農戶的天然優勢。實踐中,一批先進的家庭農場不僅為其他家庭農場樹立了可看可學的典型樣板,還可以通過種養技術推廣、市場信息傳遞共享等方式帶動其他農戶的發展。同時,家庭農場既具有經營土地穩定性高、專注種養環節、立足家庭經營單位等諸多優勢,又與農民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企業等主體之間存在眾多利益契合點。農業農村部組織征集推介第一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并同步開展示范家庭農場評定及示范縣創建等工作,為廣大農民群眾和家庭農場樹立了身邊學習的榜樣。區別于小農戶,家庭農場與其他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不再是傳統“依附”關系,而是共同利益締造者。因此,要以家庭農場培育為基礎,推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動發展、融合發展。實踐證明,基于訂單與合約,家庭農場不但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并有機會成為產業鏈的利益整合者,構建以農戶家庭農場為主體的生產經營體系。
四、堅持優化管理服務,完善政策支持體系
如何優化家庭農場管理服務,一直是困擾家庭農場發展中的重要問題。比如,在家庭農場認定方面,有的提出為了防止增加成本,不應當要求家庭農場必須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注冊;有的提出為了規范發展,應當把注冊登記作為認定的前置條件。在這方面,應當盡快統一思想認識,盡最大可能取消不必要的認定門檻,簡化認定管理辦法,把300多萬種養大戶、專業大戶中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盡快納入家庭農場統計支持范圍。當前,家庭農場法律主體地位尚不明確,可以是自然人,注冊登記為個體工商戶;也可以注冊登記成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為法人。從長遠發展看,要逐步引導家庭農場注冊登記,加強家庭農場名錄管理,強化動態監管與信息共享,為家庭農場獲得完全市場主體地位提供支撐。促進家庭農場持續健康發展,還要強化政策支持,優化指導服務,實現家庭農場強基擴面與聯合發展。要整合現有資源,研究涉農補貼向家庭農場傾斜的具體辦法,落實有關文件要求,在土地流轉、基礎設施、社會化服務、培育培訓、用地保障、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政策支持體系。現階段,疫情引發農業生產經營多重風險。家庭農場作為規模經營主體更是首當其沖。建議金融部門進一步向家庭農場降低貸款門檻,簡化放款手續,優化貸款審批流程,增強家庭農場貸款的便捷性,幫助家庭農場渡過難關。對發展初期的小規模家庭農場,建議參照扶貧小額貸款給予支持。著眼于中長期,要注重通過改革的方式,打通堵點和痛點,健全長效機制,為家庭農場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求是網,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番茄”撐起了整個鎮子的鄉村振興夢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小農戶家庭經營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面。在大量農戶穩定存在基礎之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而培育家庭農場就是實現目標的最重要路徑之一。正確處理好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扶持小農戶的關系,就要認清小農戶家庭經營將長期存在的基本事實,注重扶持小農戶發展多種類型家庭農場。堅持以農戶為主體,是確保家庭經營在農業中基礎性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決定了家庭農場經營規模的“適度邊界”。實踐中,要以引導小農戶發展壯大為出發點,加快從有長期務農意愿的小農戶中培育出一批高質量家庭農場。這就要求打破戶籍、職業等限制,鼓勵各類人才創辦家庭農場。疫情沖擊之下,特別要鼓勵鄉村本土能人、有返鄉創業意愿和回報家鄉愿望的外出農民工、優秀農村生源大中專畢業生以及科技人員等人才創辦家庭農場。總之,創辦家庭農場,在城鄉人員加速流動的大背景下,綜合看待家庭農場主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將二者協同起來,不能只局限在本地戶籍的農民,要有開放思維,打破邊界,吸引鼓勵各類人才來創辦。同時,要積極引導農戶家庭農場向產值、向品質要效益,注意扭轉個別地區家庭農場經營規模偏大的傾向,防止片面追求土地等生產資料的過度集中,以最佳規模效益為依據,鼓勵每個家庭農場經過不斷選擇、對比與調適,在動態調整中確定適度的經營規模。
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做到因地因時制宜
家庭農場是專業的商品性農產品生產者和提供者,以滿足市場需求、獲得市場認可作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市場化經營是家庭農場與農戶最大的不同。相對而言,農戶的一個普遍特征是同時從事市場性和非市場性農業生產活動,市場化程度存在不統一與不均衡性。而家庭農場主要以農業生產經營收入為主要來源,就要做到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安排生產。截至2018年,全國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和種養結合家庭農場的比例分別是62.7%、17.8%、5.3%和11.6%;在種植業家庭農場中,63.4%從事糧食生產,可以看出,全國家庭農場以糧食生產為主體,并呈現多種經營、混合經營的基本格局。據統計,2018年,全國家庭農場年銷售農產品總值1946.2億元,平均每個家庭農場32.4萬元。以市場為導向,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就要在經營規模、運行模式等方面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尊重各類主體和農民群眾的意愿,把建設的主舞臺留給廣大經營主體和農民群眾。單一產業類家庭農場要通過結構調整與規模經營,以品質和信譽贏得市場認可,走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種養結合類家庭農場要做到長短結合,發展多線產業,通過品種多元化、類型多樣化,來應對市場風險,確保收益穩定。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就要遵循家庭農場發展規律,促進家庭農場多元化發展。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基礎條件、資源稟賦與產業類型各不相同,家庭農場的培育發展必須從實際出發,科學確定目標。要堅持循序漸進的發展路徑,創新發展思路,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業制宜,量力而行、穩步發展,讓“細水長流”。
三、堅持示范引領發展,發展多元合作經營
家庭農場來源于小農戶、服務于小農戶,是最有效的示范帶動主體。與普通農戶相比,家庭農場對技術和管理保持敏感性,具有自發采用先進技術與管理方法的內生動力,也具有貼近小農戶、帶動小農戶的天然優勢。實踐中,一批先進的家庭農場不僅為其他家庭農場樹立了可看可學的典型樣板,還可以通過種養技術推廣、市場信息傳遞共享等方式帶動其他農戶的發展。同時,家庭農場既具有經營土地穩定性高、專注種養環節、立足家庭經營單位等諸多優勢,又與農民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企業等主體之間存在眾多利益契合點。農業農村部組織征集推介第一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并同步開展示范家庭農場評定及示范縣創建等工作,為廣大農民群眾和家庭農場樹立了身邊學習的榜樣。區別于小農戶,家庭農場與其他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不再是傳統“依附”關系,而是共同利益締造者。因此,要以家庭農場培育為基礎,推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動發展、融合發展。實踐證明,基于訂單與合約,家庭農場不但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并有機會成為產業鏈的利益整合者,構建以農戶家庭農場為主體的生產經營體系。

如何優化家庭農場管理服務,一直是困擾家庭農場發展中的重要問題。比如,在家庭農場認定方面,有的提出為了防止增加成本,不應當要求家庭農場必須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注冊;有的提出為了規范發展,應當把注冊登記作為認定的前置條件。在這方面,應當盡快統一思想認識,盡最大可能取消不必要的認定門檻,簡化認定管理辦法,把300多萬種養大戶、專業大戶中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盡快納入家庭農場統計支持范圍。當前,家庭農場法律主體地位尚不明確,可以是自然人,注冊登記為個體工商戶;也可以注冊登記成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為法人。從長遠發展看,要逐步引導家庭農場注冊登記,加強家庭農場名錄管理,強化動態監管與信息共享,為家庭農場獲得完全市場主體地位提供支撐。促進家庭農場持續健康發展,還要強化政策支持,優化指導服務,實現家庭農場強基擴面與聯合發展。要整合現有資源,研究涉農補貼向家庭農場傾斜的具體辦法,落實有關文件要求,在土地流轉、基礎設施、社會化服務、培育培訓、用地保障、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政策支持體系。現階段,疫情引發農業生產經營多重風險。家庭農場作為規模經營主體更是首當其沖。建議金融部門進一步向家庭農場降低貸款門檻,簡化放款手續,優化貸款審批流程,增強家庭農場貸款的便捷性,幫助家庭農場渡過難關。對發展初期的小規模家庭農場,建議參照扶貧小額貸款給予支持。著眼于中長期,要注重通過改革的方式,打通堵點和痛點,健全長效機制,為家庭農場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求是網,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知識,可以聯系我們規劃師。要做家庭農場規劃、康養旅游規劃、田園綜合體、旅游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閑農莊、鄉村振興旅游規劃、策劃的小伙伴,想要得到免費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北京綠道旅游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24小時專家熱線:15901049951(同微信)
此文來源于網絡整理+個人觀點,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番茄”撐起了整個鎮子的鄉村振興夢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