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鄉村產業如何突出該有特色?
發布日期:2021-07-19 點擊數:74
特色農業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憑借獨特資源條件所形成的具有獨特產品品質以及特定消費市場的特殊農業類型。特色農業是天時地利人和在農業生產上的具體反映。不可替代和復制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一、發展特色農業要突出三個特色
第一,突出環境特色。綠水青山可以通過發展有機、綠色農產品實現向金山銀山的轉變。一些地區自然環境優越,污染較輕或無污染,具有發展有機、綠色農產品的先天環境條件。
第二,突出物種資源特色。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豐富的珍、野 、稀 、名、特物種資源,是發展特色農業的寶庫。這些資源具有不可復制性、不可替代性,是特色農業的重要基礎,很多地理標志產品就是以特殊物種資源為條件的。
第三,突出氣候特色。特殊的氣候特色不僅造就了特色物種,也形成特色產業類型。比如河谷熱、壩區暖、山區涼、高山寒的立體氣候,形成了多樣化的地方土特農產品優勢。氣候特色不僅可以生產特色農產品,還可以通過氣候差、季節差獲得市場空間。以“瞎指揮”為特征的產業結構調整,往往是把一個想當然的品種拿過來到處復制,只能帶來大范圍的風險和損失。
二、特色農業還表現為文化特色
特色文化融進特色農業形成了獨特的農業特色產品,如桑蠶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面食文化、桃文化、梨文化等是大家熟悉的農業文化類型。此外,還有耕作制度和農業景觀文化,如稻魚共作生態文化、循環農業文化、旱作文化、水田文化、梯田文化等都可以成為特色產業的重要內容。在民族地區,特色農業還表現為民族文化,如民族紡織、印染、特色手工藝等。這些特色產業具有極強的地方性或民族性,不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復制的,因此具有了不可替代的特色。
三、如何做好特色農業
過去我們發展鄉村產業有個誤區,就是不顧客觀條件一味強調“做大做強”,過于重視量的增長,結果產量上去了,品質下來了,導致產品過剩。“谷賤傷農”是農民增收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發展特色產業要遵守做精做強的原則,要在“特”字上下功夫,不盲目擴張面積和產量,要“少而精”“精而強”,不靠數量取勝,而靠品質、靠特色取勝,這符合國家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方向,也符合農民增收的需要。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思路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發展特色農業要突出三個特色
第一,突出環境特色。綠水青山可以通過發展有機、綠色農產品實現向金山銀山的轉變。一些地區自然環境優越,污染較輕或無污染,具有發展有機、綠色農產品的先天環境條件。
第二,突出物種資源特色。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豐富的珍、野 、稀 、名、特物種資源,是發展特色農業的寶庫。這些資源具有不可復制性、不可替代性,是特色農業的重要基礎,很多地理標志產品就是以特殊物種資源為條件的。
第三,突出氣候特色。特殊的氣候特色不僅造就了特色物種,也形成特色產業類型。比如河谷熱、壩區暖、山區涼、高山寒的立體氣候,形成了多樣化的地方土特農產品優勢。氣候特色不僅可以生產特色農產品,還可以通過氣候差、季節差獲得市場空間。以“瞎指揮”為特征的產業結構調整,往往是把一個想當然的品種拿過來到處復制,只能帶來大范圍的風險和損失。

特色文化融進特色農業形成了獨特的農業特色產品,如桑蠶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面食文化、桃文化、梨文化等是大家熟悉的農業文化類型。此外,還有耕作制度和農業景觀文化,如稻魚共作生態文化、循環農業文化、旱作文化、水田文化、梯田文化等都可以成為特色產業的重要內容。在民族地區,特色農業還表現為民族文化,如民族紡織、印染、特色手工藝等。這些特色產業具有極強的地方性或民族性,不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復制的,因此具有了不可替代的特色。
三、如何做好特色農業
過去我們發展鄉村產業有個誤區,就是不顧客觀條件一味強調“做大做強”,過于重視量的增長,結果產量上去了,品質下來了,導致產品過剩。“谷賤傷農”是農民增收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發展特色產業要遵守做精做強的原則,要在“特”字上下功夫,不盲目擴張面積和產量,要“少而精”“精而強”,不靠數量取勝,而靠品質、靠特色取勝,這符合國家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方向,也符合農民增收的需要。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思路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