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產業振興的實用建議
發布日期:2021-08-04 點擊數:65
鄉村振興是以農村經濟發展為基礎,因而鄉村產業振興排在了五大振興目標之首。而改革開放40年來,盡管中央對“三農”問題非常重視,連續十多年都出臺了“一號”文件和一系列惠農政策,但在這40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之中,并未對鄉村進行根本性變革,我國鄉村又重新走上了以家庭為經營單位的小、散、弱的小農經濟和低端農業的老路,尤其是鄉村產業發展非常滯后。今天給大家說說鄉村產業振興的實用建議。
1、轉變鄉村生產經營方式
要加快我國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步伐,必須改變單家獨戶的傳統低效的小農經濟的生產經營方式,從傳統的種植業擴展到“農、林、牧、漁、旅”的大農業系統,延長鄉村產業鏈和價值連。一是加快構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二是引導農業大戶、青年村民、返鄉創業村民、復員軍人、大學生等興辦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農業企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三是以農產品為載體,建立和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鄉村產業鏈條;四是依托生態農業、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及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創意農業、體驗農業、鄉村特色旅游業等鄉村產業新業態,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2、鄉村產業振興需整合社會資源
由于鄉村產業發展最缺乏的技術、資金、人才、信息、市場、渠道等資源,恰好是工商企業擁有的優勢。因而應利用工商企業的這些優勢,與鄉村的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特色資源、人力資源等進行有機融合,走出一條農工商貿旅相結合的鄉村產業發展之路。一是引導動員工商企業和民間資本下鄉,組織成立鄉村產業龍頭企業,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鄉村產業;二是由區縣干部牽頭,利用血脈親情和鄉情鄉愁,動員離鄉人才中的企業家和優秀人才回鄉創業,逐步完善鄉村產業鏈;三是制定《非農村人員去鄉村任職管理辦法》,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中青年、大學生、離鄉人才到鄉村任職,帶動村民發展鄉村產業;四是鼓勵身體健康的具有專業技術特長的離退休人員到鄉村咨詢指導,發揮余熱,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人才支持。
3、制定區縣《鄉村產業振興發展規劃》
要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各區縣應盡快制定《鄉村產業振興發展規劃》。一旦有了《規劃》,各區縣、鄉鎮、行政村的鄉村產業就能有方向、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穩步推進,鄉村干部和村民就能凝心聚力地擼著袖子加油干。這對鄉村產業振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首先,需要通過全面深入的調研和論證,確定各區縣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其次,需要根據各鄉鎮、行政村的具體情況,進行統籌規劃布局,明確各鄉鎮、行政村的鄉村產業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第三,需要圍繞鄉村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選擇實現戰略目標的具體路徑,制定各階段應采取的策略、措施及辦法。第四,在《鄉村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出臺之前,應組織相關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和企業家進行科學論證。第五,該《規劃》應滿足幾點要求:一是科學、合理、可行;二是遵循“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生態要求;三是重視高科技和新技術的應用;四是鄉村產業應向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態化和三產融合化方向發展。
4、完善鄉村產業發展機制
首先,各區縣應盡快制定《鄉村產業振興實施細則》,對鄉村產業發展的意義、原則、方式、方法、模式、流程、負面清單、組織領導、績效考核、保障措施等進行明確規定;其次,從鄉村產業發展涉及到的技術、資金、人才、信息、市場、渠道、土地、法規、稅費等方面,進一步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再次,發揮我國的體制優勢,建立社會資源整合機制,以農工商貿旅相結合的方式發展鄉村產業;第四,建立鄉村產業發展融資機制,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融資渠道;第五,建立鄉村產業發展的激勵機制和協調機制,以調動社會資源從事鄉村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并對出現的相關問題與矛盾進行協調;第六,建立農業生態效益補嘗機制,對生態農產品的認證進行監督,并加大政策扶持,實現農產品的無害化和市場化發展;第七,制定《農村閑置民宅改造置換辦法》,引進民間資本合作經營,打造一批精品民宿;第八,鼓勵成立各種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和行業管理。
5、嚴格規范土地流轉行為
土地流轉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而為了規范土地流轉行為,保障村民的合法權益,各區縣應制定《土地流轉管理實施細則》,對土地流轉形式、土地流轉年限、土地流轉價格的確定方法、土地折股量化辦法、土地流轉風險防患、土地流轉的事中事后監管、生態環境保護、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建設、土地流轉管理服務費用收取、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建設等予以具體明確的規定。這對嚴格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完善區縣、鄉鎮、行政村土地流轉服務管理體系,建立土地流轉招拍掛制度、履約風險保證金制度、監測分級備案制度和鑒證制度,以及引導和加快土地流轉,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想做好旅游景區策劃,這3方面要做好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1、轉變鄉村生產經營方式
要加快我國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步伐,必須改變單家獨戶的傳統低效的小農經濟的生產經營方式,從傳統的種植業擴展到“農、林、牧、漁、旅”的大農業系統,延長鄉村產業鏈和價值連。一是加快構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二是引導農業大戶、青年村民、返鄉創業村民、復員軍人、大學生等興辦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農業企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三是以農產品為載體,建立和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鄉村產業鏈條;四是依托生態農業、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及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創意農業、體驗農業、鄉村特色旅游業等鄉村產業新業態,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2、鄉村產業振興需整合社會資源
由于鄉村產業發展最缺乏的技術、資金、人才、信息、市場、渠道等資源,恰好是工商企業擁有的優勢。因而應利用工商企業的這些優勢,與鄉村的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特色資源、人力資源等進行有機融合,走出一條農工商貿旅相結合的鄉村產業發展之路。一是引導動員工商企業和民間資本下鄉,組織成立鄉村產業龍頭企業,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鄉村產業;二是由區縣干部牽頭,利用血脈親情和鄉情鄉愁,動員離鄉人才中的企業家和優秀人才回鄉創業,逐步完善鄉村產業鏈;三是制定《非農村人員去鄉村任職管理辦法》,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中青年、大學生、離鄉人才到鄉村任職,帶動村民發展鄉村產業;四是鼓勵身體健康的具有專業技術特長的離退休人員到鄉村咨詢指導,發揮余熱,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人才支持。

要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各區縣應盡快制定《鄉村產業振興發展規劃》。一旦有了《規劃》,各區縣、鄉鎮、行政村的鄉村產業就能有方向、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穩步推進,鄉村干部和村民就能凝心聚力地擼著袖子加油干。這對鄉村產業振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首先,需要通過全面深入的調研和論證,確定各區縣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其次,需要根據各鄉鎮、行政村的具體情況,進行統籌規劃布局,明確各鄉鎮、行政村的鄉村產業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第三,需要圍繞鄉村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選擇實現戰略目標的具體路徑,制定各階段應采取的策略、措施及辦法。第四,在《鄉村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出臺之前,應組織相關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和企業家進行科學論證。第五,該《規劃》應滿足幾點要求:一是科學、合理、可行;二是遵循“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生態要求;三是重視高科技和新技術的應用;四是鄉村產業應向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態化和三產融合化方向發展。
4、完善鄉村產業發展機制
首先,各區縣應盡快制定《鄉村產業振興實施細則》,對鄉村產業發展的意義、原則、方式、方法、模式、流程、負面清單、組織領導、績效考核、保障措施等進行明確規定;其次,從鄉村產業發展涉及到的技術、資金、人才、信息、市場、渠道、土地、法規、稅費等方面,進一步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再次,發揮我國的體制優勢,建立社會資源整合機制,以農工商貿旅相結合的方式發展鄉村產業;第四,建立鄉村產業發展融資機制,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融資渠道;第五,建立鄉村產業發展的激勵機制和協調機制,以調動社會資源從事鄉村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并對出現的相關問題與矛盾進行協調;第六,建立農業生態效益補嘗機制,對生態農產品的認證進行監督,并加大政策扶持,實現農產品的無害化和市場化發展;第七,制定《農村閑置民宅改造置換辦法》,引進民間資本合作經營,打造一批精品民宿;第八,鼓勵成立各種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和行業管理。
5、嚴格規范土地流轉行為
土地流轉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而為了規范土地流轉行為,保障村民的合法權益,各區縣應制定《土地流轉管理實施細則》,對土地流轉形式、土地流轉年限、土地流轉價格的確定方法、土地折股量化辦法、土地流轉風險防患、土地流轉的事中事后監管、生態環境保護、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建設、土地流轉管理服務費用收取、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建設等予以具體明確的規定。這對嚴格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完善區縣、鄉鎮、行政村土地流轉服務管理體系,建立土地流轉招拍掛制度、履約風險保證金制度、監測分級備案制度和鑒證制度,以及引導和加快土地流轉,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想做好旅游景區策劃,這3方面要做好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