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需要產業先行?
發布日期:2021-08-06 點擊數:190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這基本上成為大家的共識。農村最大的問題是缺錢,沒有錢,建設就跟不上,掙著搶著從上面要點資金,修修補補式地搞建設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核心是村子自己要有錢,因此必須要發展產業;沒有錢,人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俗也難以改變,靠節儉維持生計的人也不可能產生更高的文化需求。
鄉村產業怎么發展,應因地制宜,但有幾個問題不可回避,必須予以高度關注:
第一,不要把鄉村產業和農業劃等號。第一產業意義上的農業,無非是種植和養殖,從全球來看,基本上是靠國家補貼來維持,品種的更新、技術的升級、基本農田建設等,除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外,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農民增收。鄉村產業振興正如溫鐵軍教授所說,必須跳出一產化農業的思維,用工業化思路來搞農業。鄉村產業的概念至少有兩個層次,一是以一產為基礎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項目地點在鄉村的各類產業,包括各類工業、服務業、建筑業等,不一定以當地的一產為基礎。
第二,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主體多元化。絕對沒有瞧不起農民的意思,但如果依靠現在的農民,鄉村產業發展只能在現有基礎上略有提升。因此,必須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培育多元化經營主體,尤其是吸引工商資本回流鄉村產業,用現代工商業文明改造和提升鄉村產業,這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支撐。
第三,鄉村生產組織方式必須創新。當生產要素及其組織方式沒有根本變化時,生產力不可能得到大的提升。一度我們采取龍頭企業加農戶的模式,資源集聚到龍頭企業手上,政府補貼和項目資金到了龍頭企業手上,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收入,但獲利最大的是企業,農民還是農民。各類社會資本進入鄉村的目的仍是獲利,其中不少一部分就是沖著政府的財政獎補去的,結果產業并未實現振興,農民依然貧窮,村莊依然落后。農民是鄉村的主人,以集體所有個人經營形式占有土地山林資源——這也是鄉村最大的資源。但除了家庭聯產承包外,制度設計集體經營一塊長期被弱化,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鄉村振興,發展鄉村集體經濟成為新時代的基本趨勢。有些專家一提鄉村集體經濟,就從過去鄉鎮企業的失敗教訓出發加以指責。其實,傳統鄉村集體經濟的問題,只是組織方式及技術水平的問題,而與集體經濟形式無關。鄉村有土地山林河流等資源,城市有工商社會資本、現代文明及企業家,組織非平均主義股份合作制集體企業,按照現代公司制模式運營,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最大希望。全國目前富裕的鄉村多數為集體經濟,盡管有挫折,但哪一個企業沒有經營風險呢。做強鄉村集體經濟,加快鄉村從小私有者發展模式向公有制轉變,這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題中應有之義。
第四,鄉村產業振興必須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創新是永恒的主題,也是首推理念。有些地方的農業農村局長總喜歡說:我們這個地方鄉村振興主要是建設,產業很單一,就是種水果或某類養殖——長期以來“一村一品”的結果,所以產業沒有啥搞得,做規劃就很簡單。既然幾十年了都是這樣,鄉村產業為什么沒有振興,農民為什么不富裕?所以說,打破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勢非常重要。另外,鄉村產業發展必須深化開放合作,沒有人規定改革開放就是城市的事情。有些鄉村資源少、特色少、區位差,要人沒人要錢沒錢,似乎進入死胡同,這是站在本村說本村的思想,沒有跳出村莊看村莊。跳出來,樹立開放合作思路,與村外合作共建、異地置業等,都是思路。現在看來,五大新發展理念在一些地方還停留在文件上,并未深入到工作中。
第五,切忌拍腦袋決策。鄉村發展什么產業,農民往往比政府官員有發言權。調研中,有村干部和群眾調侃說:政府如果讓種啥,千萬別聽,聽了就死。本來這個產業發展挺好,價錢賣得也好,但政府一鼓勵,大家都搞了,供給多了,市場沒變,銷售組織沒人管,自然就失敗了。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2021年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有何調整?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鄉村產業怎么發展,應因地制宜,但有幾個問題不可回避,必須予以高度關注:
第一,不要把鄉村產業和農業劃等號。第一產業意義上的農業,無非是種植和養殖,從全球來看,基本上是靠國家補貼來維持,品種的更新、技術的升級、基本農田建設等,除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外,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農民增收。鄉村產業振興正如溫鐵軍教授所說,必須跳出一產化農業的思維,用工業化思路來搞農業。鄉村產業的概念至少有兩個層次,一是以一產為基礎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項目地點在鄉村的各類產業,包括各類工業、服務業、建筑業等,不一定以當地的一產為基礎。
第二,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主體多元化。絕對沒有瞧不起農民的意思,但如果依靠現在的農民,鄉村產業發展只能在現有基礎上略有提升。因此,必須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培育多元化經營主體,尤其是吸引工商資本回流鄉村產業,用現代工商業文明改造和提升鄉村產業,這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支撐。

第四,鄉村產業振興必須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創新是永恒的主題,也是首推理念。有些地方的農業農村局長總喜歡說:我們這個地方鄉村振興主要是建設,產業很單一,就是種水果或某類養殖——長期以來“一村一品”的結果,所以產業沒有啥搞得,做規劃就很簡單。既然幾十年了都是這樣,鄉村產業為什么沒有振興,農民為什么不富裕?所以說,打破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勢非常重要。另外,鄉村產業發展必須深化開放合作,沒有人規定改革開放就是城市的事情。有些鄉村資源少、特色少、區位差,要人沒人要錢沒錢,似乎進入死胡同,這是站在本村說本村的思想,沒有跳出村莊看村莊。跳出來,樹立開放合作思路,與村外合作共建、異地置業等,都是思路。現在看來,五大新發展理念在一些地方還停留在文件上,并未深入到工作中。
第五,切忌拍腦袋決策。鄉村發展什么產業,農民往往比政府官員有發言權。調研中,有村干部和群眾調侃說:政府如果讓種啥,千萬別聽,聽了就死。本來這個產業發展挺好,價錢賣得也好,但政府一鼓勵,大家都搞了,供給多了,市場沒變,銷售組織沒人管,自然就失敗了。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2021年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有何調整?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