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規劃建設之景村融合
發布日期:2021-09-01 點擊數:134
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對于鄉村振興是有推動作用的,而景村融合是從旅游景區這一個層面去完善鄉村、美化鄉村的空間布局、提升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鄉村的功能等,通過景村融合可以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提升村民幸福感。那么具體美麗鄉村規劃建設的景村融合你又理解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一、“景村融合”的內涵
美麗鄉村是指“規劃科學、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且宜居、宜業的可持續發展鄉村”。然而,在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我國廣大鄉村正面臨邊緣化和空心化,傳統農業逐漸衰弱,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美麗鄉村建設面臨著諸多問題。
因此,要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必須對鄉村的現實情況進行理性判斷,根據鄉村的自然資源稟賦、歷史傳統和未來發展要求,因地制宜地選擇美麗鄉村的發展模式。
鄉村是一個整體、有機的系統,通常包括自然生態、經濟生產和居住生活三個部分,且這三個部分彼此依賴、互相融合。鄉村性是鄉村旅游的本質特征,鄉村歷史積淀形成的獨特、古樸的文化和物質遺存,既是美麗鄉村的靈魂,同時又是鄉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
鄉村旅游應以滿足游客向往自然和感受鄉土親情的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為目標,并為游客提供獨具鄉村特色的旅游產品。但當前的鄉村旅游往往追求短期利益,導致鄉村傳統“淪陷”、文脈斷裂、旅游核心資源和景觀環境被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而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美麗鄉村建設通過對生態、經濟、文化、社會和政治的“五位一體”建設,可以構建富有歷史記憶與社會記憶的鄉愁鄉戀、詩情畫意的鄉村地域場所。
因此,“景村融合”正是把美麗鄉村建設與旅游景區建設融為一體的有效途徑之一,以旅游景區的標準建設美麗鄉村,并以旅游景區建設帶動鄉村發展,實現鄉村景區化與景點化,從而達到鄉村與景區融合協調發展的目的。
二、“景村融合”的模式
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在于實現村莊生產、生活與生態的和諧發展,而鄉村旅游業發展主要體現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四大功能。“景村融合”將景區與鄉村看作一個系統,通過系統內各方利益協調和資源優化配置,達到鄉村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景村融合”的核心是構建空間互應、資源共享、要素互補和利益互顯的共同體。
1、空間互應
依托村莊本體,對國土空間進行開發利用,使景區和鄉村在空間上相互疊合。
2、資源共享
對鄉村自然景觀和文化遺存等旅游資源進行開發,使旅游資源為村民與游客所共享。
3、要素互補
以路、水、電、文、教、衛等為核心的鄉村生活服務設施與以吃、住、行、游、購、娛等為核心的旅游服務設施既有所疊合,又具有較強的互補作用。
4、利益互顯
在“景村融合”發展中,要在滿足村民與游客等主體利益訴求的同時,保持鄉村持續、和諧發展。
三、“景村融合”的路徑
基于“景村融合”的美麗鄉村建設需充分協調居民與游客的利益訴求,尋求鄉村現代化與旅游鄉土性、鄉村景觀保護與旅游產品創新、鄉村生活服務設施均等化與旅游服務設施體驗化的平衡。這就要求美麗鄉村建設與旅游景區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及同步管理,優化公共景觀及基礎服務設施,形成“以景帶村、以村實景、景村互動”的發展模式。“景村融合”的主要路徑如下:
1、基于鄉村的資源稟賦和景區的市場需求,創新旅游產品,推進農業與旅游業互興發展。
2、通過完善景區與鄉村的公共服務設施,滿足村民、游客的生活與休閑需求,達到主客共享公共服務設施的目的。
3、通過明確景區與鄉村的主題形象,塑造文化特色和營建核心旅游吸引物,以景帶村發展。
4、通過強化鄉村總體功能定位,明確鄉村旅游發展定位與目標,推動景村互動發展。
5、通過優化村莊空間布局,界定生活,生產和生態等發展邊界,實現景村一體化發展。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生態園休閑農莊規劃公司_專注旅游規劃15年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景村融合”的內涵
美麗鄉村是指“規劃科學、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且宜居、宜業的可持續發展鄉村”。然而,在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我國廣大鄉村正面臨邊緣化和空心化,傳統農業逐漸衰弱,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美麗鄉村建設面臨著諸多問題。
因此,要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必須對鄉村的現實情況進行理性判斷,根據鄉村的自然資源稟賦、歷史傳統和未來發展要求,因地制宜地選擇美麗鄉村的發展模式。
鄉村是一個整體、有機的系統,通常包括自然生態、經濟生產和居住生活三個部分,且這三個部分彼此依賴、互相融合。鄉村性是鄉村旅游的本質特征,鄉村歷史積淀形成的獨特、古樸的文化和物質遺存,既是美麗鄉村的靈魂,同時又是鄉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
鄉村旅游應以滿足游客向往自然和感受鄉土親情的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為目標,并為游客提供獨具鄉村特色的旅游產品。但當前的鄉村旅游往往追求短期利益,導致鄉村傳統“淪陷”、文脈斷裂、旅游核心資源和景觀環境被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而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美麗鄉村建設通過對生態、經濟、文化、社會和政治的“五位一體”建設,可以構建富有歷史記憶與社會記憶的鄉愁鄉戀、詩情畫意的鄉村地域場所。
因此,“景村融合”正是把美麗鄉村建設與旅游景區建設融為一體的有效途徑之一,以旅游景區的標準建設美麗鄉村,并以旅游景區建設帶動鄉村發展,實現鄉村景區化與景點化,從而達到鄉村與景區融合協調發展的目的。
二、“景村融合”的模式
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在于實現村莊生產、生活與生態的和諧發展,而鄉村旅游業發展主要體現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四大功能。“景村融合”將景區與鄉村看作一個系統,通過系統內各方利益協調和資源優化配置,達到鄉村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景村融合”的核心是構建空間互應、資源共享、要素互補和利益互顯的共同體。
1、空間互應
依托村莊本體,對國土空間進行開發利用,使景區和鄉村在空間上相互疊合。
2、資源共享
對鄉村自然景觀和文化遺存等旅游資源進行開發,使旅游資源為村民與游客所共享。
3、要素互補
以路、水、電、文、教、衛等為核心的鄉村生活服務設施與以吃、住、行、游、購、娛等為核心的旅游服務設施既有所疊合,又具有較強的互補作用。
4、利益互顯
在“景村融合”發展中,要在滿足村民與游客等主體利益訴求的同時,保持鄉村持續、和諧發展。
三、“景村融合”的路徑
基于“景村融合”的美麗鄉村建設需充分協調居民與游客的利益訴求,尋求鄉村現代化與旅游鄉土性、鄉村景觀保護與旅游產品創新、鄉村生活服務設施均等化與旅游服務設施體驗化的平衡。這就要求美麗鄉村建設與旅游景區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及同步管理,優化公共景觀及基礎服務設施,形成“以景帶村、以村實景、景村互動”的發展模式。“景村融合”的主要路徑如下:
1、基于鄉村的資源稟賦和景區的市場需求,創新旅游產品,推進農業與旅游業互興發展。
2、通過完善景區與鄉村的公共服務設施,滿足村民、游客的生活與休閑需求,達到主客共享公共服務設施的目的。
3、通過明確景區與鄉村的主題形象,塑造文化特色和營建核心旅游吸引物,以景帶村發展。
4、通過強化鄉村總體功能定位,明確鄉村旅游發展定位與目標,推動景村互動發展。
5、通過優化村莊空間布局,界定生活,生產和生態等發展邊界,實現景村一體化發展。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生態園休閑農莊規劃公司_專注旅游規劃15年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