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建水縣是如何通過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
發布日期:2021-09-24 點擊數:87
建水縣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建水實際、發揮建水優勢,堅持將農耕活動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與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促進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協同發展,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堅持規劃引領
立足鄉村旅游發展方向,結合中央和省、州相關政策要求,以及建水鄉村旅游發展實際,堅持規劃先行、應時而謀,先后編制完成《建水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建水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建水縣瀘江河流域整體提升改造全域開發項目總體規劃》等各類總體性規劃,以及碗窯村、新房村、紅廟村、狗街村、水打營村等11個旅游特色村的概念性專項規劃,切實把休閑農業、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有機融合起來,明確具體工作方向和要求,有效助推鄉村特色旅游發展。
強化項目支撐
牢牢抓住“十四五”規劃和鄉村振興起步等一系列重大發展機遇,謀劃包裝農業發展、農村建設、鄉村旅游、半山酒店等相關項目100余個,涉及總投資1000余億元;爭取中央和省、州到位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22億元,實施各類項目47個。結合“滇南最美鄉愁之旅”建設,重點針對西莊片區,積極謀劃并推送瀘江煙柳田園綜合體項目進入省級第一批田園綜合體創建名錄。結合臨安古城和建水紫陶兩個特色小鎮建設,累計投入10.2億元完成雙龍橋濕地公園、瀘江煙柳景觀道、團山景區建設,以及古村落停車場、旅游公廁、古村修繕與保護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等工作,有效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旅游環境,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古村落民居建筑群得到進一步保護和傳承,為鄉村旅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突出建水特色
立足建水“古韻”“鄉韻”“文韻”特色,充分整合建水城鄉的民居大院、古井古橋、米軌火車、田園風光、民族風情、特色美食和節慶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堅持高端策劃開發,真正把農民勞動生活、鄉村風情風貌、農業產業特色體現出來。一是彰顯文化底蘊。圍繞千年古城、千年紫陶、百年滇越鐵路和南部土司文化,積極做好四大城門、古井、古橋、古街古巷、古村落、民族文化的包裝推介,讓游客遠離喧囂的城市,到建水古城古村感受自然的寧靜和歷史的典雅。結合建水的人文風俗,積極組織開展孔子文化節、文廟三禮、朱家花園中秋祭月、苗族花山節、紫陶文化節、建水美食節、早熟葡萄節等文化體驗活動,不斷強化游客的參與性、互動性和體驗性,讓游客體驗并融入當地居民生活中。二是堅持活化利用。堅持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理念,圍繞嚴格保護和創新利用相結合的思路,變靜態保護為活化利用,讓歷史和文物說話。全縣505處在冊文物中,朱家花園、雙龍橋等10個國保100%、省保85%得到活化利用。并通過傳統民居保護利用的示范引領,特色民宿院落修繕完成18座,投入運營12座,現有獲認定星級客棧2家,累計帶動特色民宿、客棧80余家,為文物保護提供了“文物活化、文旅融合”的試點經驗;開通百年滇越鐵路個碧臨屏米軌支線建水至團山旅游觀光專列,成為云南米軌鐵路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示范性項目。三是突出飲食特色。依托建水燒豆腐、涼米線、獅子糕、草芽、沙攸、酸甜石榴、臍橙、葡萄、藍莓等特色食品,以及十大名宴、十大名點等美食和特有的古院落,積極打造紫陶街、雞市街等特色街區,并將美食融入古城、古村特有文化元素,合理配置吃、住、行三大元素,打造具有建水特色的飲食文化、居家文化、市井文化。四是促進游玩一體。緊緊圍繞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大力培植莊園農業,輔以山地自行車、紅土戶外運動、萬人摸魚大賽、草編大賽等游玩活動,促進農業、旅游業有機融合發展,并在西莊片區建成蓮藕、草芽、茨菇等高原水生蔬菜基地2萬余畝,水果基地1萬余畝,草莓、藍莓、石榴采摘園等農耕文化體驗區30余個。
打造精品路線
結合各個鄉鎮的生態、農業、文化特色,重點打造點線面結合的休閑農業品牌體系。在面上,重點打造東部燕子洞生態度假休閑農業區、西部農耕歷史文化攬勝休閑農業區、南部紅河民族風情休閑農業區、北部曲江氡泉康體生態休閑農業區,并根據季節特點,有步驟、有重點、分時段推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在點上,重點打造以和源萬畝石榴莊園、南莊葡萄莊園、西莊傳統民居和田園風光等為主的天藍、地綠、水凈,安居、樂業、增收的美麗休閑莊園,并圍繞早春踏青賞花、夏秋摘果拾菌等主題,穿插舉辦各類節慶活動,吸引廣大游客到鄉村游“綠水青山”、尋“快樂老家”、憶“游子鄉愁”,滿足其“洗眼養肺、解乏去累”的消費需求。
加強政策扶持
積極營造良好的旅游招商引資環境,不斷加大相關產業的扶持力度,讓有志于鄉村旅游創新創業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特別是在西莊團山等鄉村旅游重點發展片區,縣委、縣政府專門針對鄉村旅游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出臺了免收辦證費用、減免稅費、返稅獎勵,以及在團山投資鄉村酒店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上,且符合鄉村酒店界定標準的鄉村酒店,一次性獎勵50萬元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同時,針對農戶、創客經營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符合條件的,均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并按照國家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給予貼息,有效激勵外地企業和本地群眾積極開發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
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做休閑農莊還在虧錢?來看看原因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堅持規劃引領
立足鄉村旅游發展方向,結合中央和省、州相關政策要求,以及建水鄉村旅游發展實際,堅持規劃先行、應時而謀,先后編制完成《建水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建水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建水縣瀘江河流域整體提升改造全域開發項目總體規劃》等各類總體性規劃,以及碗窯村、新房村、紅廟村、狗街村、水打營村等11個旅游特色村的概念性專項規劃,切實把休閑農業、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有機融合起來,明確具體工作方向和要求,有效助推鄉村特色旅游發展。
強化項目支撐
牢牢抓住“十四五”規劃和鄉村振興起步等一系列重大發展機遇,謀劃包裝農業發展、農村建設、鄉村旅游、半山酒店等相關項目100余個,涉及總投資1000余億元;爭取中央和省、州到位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22億元,實施各類項目47個。結合“滇南最美鄉愁之旅”建設,重點針對西莊片區,積極謀劃并推送瀘江煙柳田園綜合體項目進入省級第一批田園綜合體創建名錄。結合臨安古城和建水紫陶兩個特色小鎮建設,累計投入10.2億元完成雙龍橋濕地公園、瀘江煙柳景觀道、團山景區建設,以及古村落停車場、旅游公廁、古村修繕與保護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等工作,有效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旅游環境,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古村落民居建筑群得到進一步保護和傳承,為鄉村旅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突出建水特色
立足建水“古韻”“鄉韻”“文韻”特色,充分整合建水城鄉的民居大院、古井古橋、米軌火車、田園風光、民族風情、特色美食和節慶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堅持高端策劃開發,真正把農民勞動生活、鄉村風情風貌、農業產業特色體現出來。一是彰顯文化底蘊。圍繞千年古城、千年紫陶、百年滇越鐵路和南部土司文化,積極做好四大城門、古井、古橋、古街古巷、古村落、民族文化的包裝推介,讓游客遠離喧囂的城市,到建水古城古村感受自然的寧靜和歷史的典雅。結合建水的人文風俗,積極組織開展孔子文化節、文廟三禮、朱家花園中秋祭月、苗族花山節、紫陶文化節、建水美食節、早熟葡萄節等文化體驗活動,不斷強化游客的參與性、互動性和體驗性,讓游客體驗并融入當地居民生活中。二是堅持活化利用。堅持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理念,圍繞嚴格保護和創新利用相結合的思路,變靜態保護為活化利用,讓歷史和文物說話。全縣505處在冊文物中,朱家花園、雙龍橋等10個國保100%、省保85%得到活化利用。并通過傳統民居保護利用的示范引領,特色民宿院落修繕完成18座,投入運營12座,現有獲認定星級客棧2家,累計帶動特色民宿、客棧80余家,為文物保護提供了“文物活化、文旅融合”的試點經驗;開通百年滇越鐵路個碧臨屏米軌支線建水至團山旅游觀光專列,成為云南米軌鐵路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示范性項目。三是突出飲食特色。依托建水燒豆腐、涼米線、獅子糕、草芽、沙攸、酸甜石榴、臍橙、葡萄、藍莓等特色食品,以及十大名宴、十大名點等美食和特有的古院落,積極打造紫陶街、雞市街等特色街區,并將美食融入古城、古村特有文化元素,合理配置吃、住、行三大元素,打造具有建水特色的飲食文化、居家文化、市井文化。四是促進游玩一體。緊緊圍繞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大力培植莊園農業,輔以山地自行車、紅土戶外運動、萬人摸魚大賽、草編大賽等游玩活動,促進農業、旅游業有機融合發展,并在西莊片區建成蓮藕、草芽、茨菇等高原水生蔬菜基地2萬余畝,水果基地1萬余畝,草莓、藍莓、石榴采摘園等農耕文化體驗區30余個。
打造精品路線
結合各個鄉鎮的生態、農業、文化特色,重點打造點線面結合的休閑農業品牌體系。在面上,重點打造東部燕子洞生態度假休閑農業區、西部農耕歷史文化攬勝休閑農業區、南部紅河民族風情休閑農業區、北部曲江氡泉康體生態休閑農業區,并根據季節特點,有步驟、有重點、分時段推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在點上,重點打造以和源萬畝石榴莊園、南莊葡萄莊園、西莊傳統民居和田園風光等為主的天藍、地綠、水凈,安居、樂業、增收的美麗休閑莊園,并圍繞早春踏青賞花、夏秋摘果拾菌等主題,穿插舉辦各類節慶活動,吸引廣大游客到鄉村游“綠水青山”、尋“快樂老家”、憶“游子鄉愁”,滿足其“洗眼養肺、解乏去累”的消費需求。
加強政策扶持
積極營造良好的旅游招商引資環境,不斷加大相關產業的扶持力度,讓有志于鄉村旅游創新創業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特別是在西莊團山等鄉村旅游重點發展片區,縣委、縣政府專門針對鄉村旅游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出臺了免收辦證費用、減免稅費、返稅獎勵,以及在團山投資鄉村酒店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上,且符合鄉村酒店界定標準的鄉村酒店,一次性獎勵50萬元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同時,針對農戶、創客經營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符合條件的,均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并按照國家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給予貼息,有效激勵外地企業和本地群眾積極開發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
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做休閑農莊還在虧錢?來看看原因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