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個關鍵點,為鄉村振興蓄力
發布日期:2021-09-27 點擊數:161
鄉村振興貫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不同的鄉村,不同的村民,不同的資源,應該有不同的方案、不同的路徑、不同的表達。酉陽緊密結合自身資源和發展實際,突出路徑、重點、規律三大關鍵,積極實踐探索,努力推動鄉村振興實現突破式發展,取得實質性破題。
一、深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
以全新理念把握鄉村振興。深刻理解“五大振興”的核心內涵,準確把握“五大振興”之間的辯證關系,堅持“農民主體、市場運營、規劃先行、品牌引領、治理同步”的工作思路,把握“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工作原則,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共富圖景。
以爭先意識謀劃鄉村振興。發揮獨特資源優勢,探索發展山地農業、山地旅游業“兩大課題”,著力破解分散資源難統籌、社會資本難進入、生態資源難變現、農產品價格難提升“四大難題”,做實政府搭臺、市場運營、農民主體、企業參與“四大抓手”,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和最佳實踐案例,有領跑示范的信心和決心。
以系統思維推進鄉村振興。綜合運用改革、科技、組織、市場、群眾“五大力量”,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有機銜接,打造體制機制更加靈活、經濟發展更高質量、城鄉發展更加協調、公共服務更加優質、先進文化更加繁榮、全域美麗更加彰顯、社會治理更加高效的縣域示范。
以共同奮斗實現鄉村振興。牢固樹立“創新致富、勤勞致富、先富幫后富”的理念,注重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引導人才回戶籍地、回工作地、回感情地,深入群眾講模式、講市場、講未來,堅持黨員帶領干、能人帶頭干、群眾跟著干,依靠全縣人民共同奮斗,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以群眾有感衡量鄉村振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升農村文明程度為核心,開展鄉村建設、環境整治、公共服務“三大行動”,推進人口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轉、環境集中整治、產業集中打造,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鄉村振興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觸手可及,在酉陽感受幸福中國。
二、明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重點
鄉村振興是涉及社會結構、“十四五”規劃,甚至一個更高維度的格局地位。鄉村振興是解決城鄉差距、進入發達國家的必經之路。要有效拉平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要聚焦民營經濟共興、筑牢鄉村振興的根基底盤。堅持產業要集群、龍頭要集中、技術要集成、要素要集聚、招商要集結,打造“酉服務”品牌,壯大民營經濟。
要聚焦創新驅動共強、積蓄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集中優勢資源,瞄準重點領域,創造新供給、催生新動能,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要聚焦數字賦能共富、激發鄉村振興的改革活力。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發展智慧農業、智慧旅游、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要聚焦農民收入共增、構建鄉村振興的社會結構。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保障重點人群就業,推動人均收入水平加快增長。
要聚焦文化文明共促、建設鄉村振興的精神家園。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行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要聚焦公共服務共享、提升鄉村振興的幸福內涵。提高農村教育、醫療、社保和文化服務水平,實施農村養老試點,推進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
要聚焦宜居環境共建、擦亮鄉村振興的生態底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酉陽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要聚焦社會和諧共治、夯實鄉村振興的治理基石。健全社會治理體系,推動法治、德治、自治有機融合,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法治酉陽、平安酉陽。
三、把握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律
鄉村是一個巨大的還沒有充分開發的內需市場。新的生活方式會往鄉村轉移,實現鄉村全域美麗之地,可以是休閑民宿,也可以進行康養養老;新的文化傳承會在鄉村體現,悠久而淳樸的農耕文化,源遠流長的鄉土宗親文化需要傳承和挖掘;新的教育醫療會在鄉村成長,鄉村會成為更多人的向往之地,會有更多的機會和市場。
廣闊的農村需要企業、需要科技人員、需要注入新興業態。基于此,酉陽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百企進百村、百技進百村、百業進百村鄉村振興“三百行動”。
推動“百企進百村”要尊重市場規律。企業家應選準項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好高騖遠,不虛無縹緲,不生搬硬套,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暢通投資鄉村的渠道,廣泛吸引工商資本下鄉進村,推動形成“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村企雙贏”的新局面。由企業和村根據自身特點共同選擇運作模式、合作方式和投資領域,進退自由,自主經營。以調結構、增效益、創品牌、強基礎為重點,著力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推動“百技進百村”要尊重科學規律。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酉陽將構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產業企業深度融合的協同平臺,促進各類科學技術向農業農村匯聚,用科技的力量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將科技服務貫穿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促進產業鏈、價值鏈相互融合,推動產業做精做強。
推進“百業進百村”要尊重發展規律。各行各業代表要在農村找到發力點。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找特色,找個性,找差異化發展。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生態旅游則生態旅游。要打消農業投資者小富即安的心態,研究商業模式、裂變倍增、網絡營銷;要研究本村、本社、本鄉鎮的傳統產業、特色產業;要研究農村新業態,研究把農民組織化,推動農業集約化;要研究農業農村的現實真實情況,形成多方位的經營策略,布局各方面的經營業態,實現產業振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我們責任在心,使命在肩,酉陽要加快變“發展差距”為“發展空間”、變“區位劣勢”為“后發優勢”,在形成特色品牌、打造標志性成果、提升發展能級上持續發力,以一往無前的姿態奮進新百年、踏上新征程。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為什么康養旅游會形勢大好?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深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
以全新理念把握鄉村振興。深刻理解“五大振興”的核心內涵,準確把握“五大振興”之間的辯證關系,堅持“農民主體、市場運營、規劃先行、品牌引領、治理同步”的工作思路,把握“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工作原則,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共富圖景。
以爭先意識謀劃鄉村振興。發揮獨特資源優勢,探索發展山地農業、山地旅游業“兩大課題”,著力破解分散資源難統籌、社會資本難進入、生態資源難變現、農產品價格難提升“四大難題”,做實政府搭臺、市場運營、農民主體、企業參與“四大抓手”,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和最佳實踐案例,有領跑示范的信心和決心。
以系統思維推進鄉村振興。綜合運用改革、科技、組織、市場、群眾“五大力量”,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有機銜接,打造體制機制更加靈活、經濟發展更高質量、城鄉發展更加協調、公共服務更加優質、先進文化更加繁榮、全域美麗更加彰顯、社會治理更加高效的縣域示范。
以共同奮斗實現鄉村振興。牢固樹立“創新致富、勤勞致富、先富幫后富”的理念,注重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引導人才回戶籍地、回工作地、回感情地,深入群眾講模式、講市場、講未來,堅持黨員帶領干、能人帶頭干、群眾跟著干,依靠全縣人民共同奮斗,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以群眾有感衡量鄉村振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升農村文明程度為核心,開展鄉村建設、環境整治、公共服務“三大行動”,推進人口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轉、環境集中整治、產業集中打造,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鄉村振興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觸手可及,在酉陽感受幸福中國。
二、明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重點
鄉村振興是涉及社會結構、“十四五”規劃,甚至一個更高維度的格局地位。鄉村振興是解決城鄉差距、進入發達國家的必經之路。要有效拉平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要聚焦民營經濟共興、筑牢鄉村振興的根基底盤。堅持產業要集群、龍頭要集中、技術要集成、要素要集聚、招商要集結,打造“酉服務”品牌,壯大民營經濟。
要聚焦創新驅動共強、積蓄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集中優勢資源,瞄準重點領域,創造新供給、催生新動能,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要聚焦數字賦能共富、激發鄉村振興的改革活力。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發展智慧農業、智慧旅游、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要聚焦農民收入共增、構建鄉村振興的社會結構。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保障重點人群就業,推動人均收入水平加快增長。
要聚焦文化文明共促、建設鄉村振興的精神家園。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行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要聚焦公共服務共享、提升鄉村振興的幸福內涵。提高農村教育、醫療、社保和文化服務水平,實施農村養老試點,推進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
要聚焦宜居環境共建、擦亮鄉村振興的生態底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酉陽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要聚焦社會和諧共治、夯實鄉村振興的治理基石。健全社會治理體系,推動法治、德治、自治有機融合,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法治酉陽、平安酉陽。
三、把握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律
鄉村是一個巨大的還沒有充分開發的內需市場。新的生活方式會往鄉村轉移,實現鄉村全域美麗之地,可以是休閑民宿,也可以進行康養養老;新的文化傳承會在鄉村體現,悠久而淳樸的農耕文化,源遠流長的鄉土宗親文化需要傳承和挖掘;新的教育醫療會在鄉村成長,鄉村會成為更多人的向往之地,會有更多的機會和市場。
廣闊的農村需要企業、需要科技人員、需要注入新興業態。基于此,酉陽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百企進百村、百技進百村、百業進百村鄉村振興“三百行動”。
推動“百企進百村”要尊重市場規律。企業家應選準項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好高騖遠,不虛無縹緲,不生搬硬套,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暢通投資鄉村的渠道,廣泛吸引工商資本下鄉進村,推動形成“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村企雙贏”的新局面。由企業和村根據自身特點共同選擇運作模式、合作方式和投資領域,進退自由,自主經營。以調結構、增效益、創品牌、強基礎為重點,著力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推動“百技進百村”要尊重科學規律。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酉陽將構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產業企業深度融合的協同平臺,促進各類科學技術向農業農村匯聚,用科技的力量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將科技服務貫穿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促進產業鏈、價值鏈相互融合,推動產業做精做強。
推進“百業進百村”要尊重發展規律。各行各業代表要在農村找到發力點。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找特色,找個性,找差異化發展。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生態旅游則生態旅游。要打消農業投資者小富即安的心態,研究商業模式、裂變倍增、網絡營銷;要研究本村、本社、本鄉鎮的傳統產業、特色產業;要研究農村新業態,研究把農民組織化,推動農業集約化;要研究農業農村的現實真實情況,形成多方位的經營策略,布局各方面的經營業態,實現產業振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我們責任在心,使命在肩,酉陽要加快變“發展差距”為“發展空間”、變“區位劣勢”為“后發優勢”,在形成特色品牌、打造標志性成果、提升發展能級上持續發力,以一往無前的姿態奮進新百年、踏上新征程。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為什么康養旅游會形勢大好?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