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廣東順德是如何以村改助推鄉村振興的?
發布日期:2021-09-29 點擊數:61
平衡利益推動“改”的進展
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順德區杏壇鎮光華村德彥工業區,曾經密布上百家低端塑料廠。如今,這些塑料工廠已消失不見,迎來的是高端制造業項目落地。
“光華村通過實施順德村改首個大規模連片改造項目,村集體獲得配建物業3.8萬平方米,年租金收益預計600萬元,是改造前的15倍。”光華村黨委書記吳振球介紹。
村級工業園曾是順德工業發展的“產床”。1984年,順德確立“工業立縣”戰略,建設村級工業園,面積從幾百畝到上千畝不等,入駐企業少則幾十家,多則數百家,業態非常廣泛,有塑料、五金、小家電、服裝家具等。“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村級工業園成為解決農村人口就業、增加村集體收入的重要載體。
但由于用地低效、形態破舊、產業低端,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問題突出,村級工業園逐步成為制約順德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矛盾。2018年以來,順德開始將村改作為“頭號工程”,依法淘汰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企業,為高質量發展騰出空間。
“村改之于順德,就像一根扁擔,一頭挑著經濟高質量發展,一頭挑著鄉村振興。”佛山市委副書記、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表示。
但破舊何其艱難。最大的困難就在于平衡利益主體,既要打破原有村集體土地利益分配體系,又要妥善平衡業主、企業、村集體、村民的利益,有干部這樣形容村改的難度:相當于農村基層換屆、征地、拆遷難度的總和。
村改方案,最終要全體股東村民表決通過才行,走群眾路線成為干部共識。那些日子,哪些干部最苦?執行村改任務的干部。他們經常清晨6點前起床集合,趕在村民務工前進村,宣傳政策、解釋方案,根據村民訴求研定改造方案,勸說村民立足長遠看待村改。
為保障村集體與村民利益,順德出臺了一系列村改政策。一方面給予村民一次性適當現金補償,另一方面配建產權物業并由村集體持有,明確至少需提留村改新增收益的50%以上,增強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不少村(社區)提留100%。如北滘鎮黃龍村村改后將新增總收益的62%用作提留支持建設現代化工業廠房10.29萬平方米,每年租金收益達到1800萬元左右,是改造前的3倍。
順德還堅持村改推進到哪里,農村歷史遺留矛盾和問題就化解到哪里。針對征地留用地落實難問題,優先支持、穩步有序兌現征地留用地,并探索建立留用地指標貨幣兌換或物業置換機制;針對集體土地租期長、租金低問題,依法將原租約歸零,避免層層轉租,為村集體帶來長短結合、錢物兼有的最大化改造收益。
以人民為中心,村改獲得村民的全力支持,撬動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全面振興,基層黨建得到極大增強,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2021年,順德在佛山市最早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一改過去“逢選必爭”“逢選必斗”“逢選必鬧”“逢選必亂”的局面,取得歷史性突破。
目前,順德村改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區382個村級工業園已有245個園區啟動改造,累計拆除整理土地89212畝、復墾復綠7148畝,累計有108個項目通過村集體表決。
振興產業確保“改”的效果
通過轟轟烈烈的村改,順德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依法淘汰散、亂、污落后小微企業,累計關停整改落后小微企業16207家,從源頭上切斷了農村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大幅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
美的、碧桂園、格蘭仕……很難想象如此之多的世界500強企業會集聚在一塊塊不起眼的村改地。
針對村改騰出的10萬畝土地空間,順德堅持“工改工”的村改主導方向,堅定將騰出的空間重點用于發展先進制造業,優先支持一批本土骨干企業增資擴產及完善產業鏈配套。同時,積極引進一批機器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創新企業。
2019年以來,順德區引進項目投資總額達2865億元,世界級開源芯片基地、海天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基地等6個投資超100億元的優質項目落戶。預計村改后的現代產業園年稅收達35萬元/畝,是原來的近20倍,農村第二產業結構即將發生根本性轉變。
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對取得的地塊很滿意,“美的機電工業4.0項目在這里總投資30億元,預計全面達產后產值可達150億元。我們將生產布局、工業設計、生產管理進行全面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著力打造全國工業4.0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爭取建設成為世界級的燈塔工廠。”
除此之外,順德率先探索現代產業園區建設體系,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智慧、安全、生態、人文、美麗的連片現代主題產業園(城)。2020年啟動建設2個超20平方公里的現代主題產業城和每個鎮街至少一個平均超2000畝的現代主題產業園。
在大力推動農村第二產業從村級工業園轉型升級為現代主題產業園(城)的同時,順德還加快農村一、三產發展。一方面,利用村改騰出的寶貴空間,大力發展農業總部經濟,謀劃建設食品加工產業園、大灣區農產品綜合交易中心和國際花卉交易中心,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如優質草鯇產業園一期,圍繞草鯇良種繁育、生態健康養殖核心,延伸發展產品加工、科技研發、電商物流等多種配套業務,集生產、加工、科技、營銷為一體,將一二三產業融合成一條產業鏈。
另一方面,積極發展農村第三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村農民增收新空間。包括結合村改因地制宜發展商場、農貿市場、美食餐飲等;立足“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打造北滘鎮碧江村美食集聚區、倫教街道三洲村678美食文化街;依托桑基魚塘、嶺南水鄉等基礎,大力發展都市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加快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全區農村集體資產兩年間增長22.7%、收入增長10.7%。”順德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譚逢顯驚喜于村改的效果。
美麗鄉村凸顯“改”的風貌
連日來,順德農村美麗的小花園、小公園頻頻亮相,傳統的小菜園、小果園也成了別致的裝點。各村通過盤活“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出來的土地以及村頭巷尾、房前屋后的空閑土地、危舊房改造用地等,為鄉村振興拓空間、造環境。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對于村民來說,鄉村振興不僅要荷包鼓起來,還要環境靚起來、地方發達起來。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才是真正過上了自然、人文、歷史稟賦的美好鄉村生活。
因此,順德緊握村改金鑰匙,村改推進到哪里,美麗鄉村建設就拓展到哪里。通過完善農村基礎設施,2020年成功創建廣東省“四好”農村路示范區;通過改善人居環境,還原嶺南水鄉文明,重塑鄉村形態。
在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中,順德以“繡花功夫”大力推進一批“微改造”項目,加強古樹、古建筑、古橋、古祠堂等保護和修復,推進“四古”修繕,留住鄉愁。同時,講好順德故事,以獨特的嶺南水鄉文化為特色,連片推進鄉村旅游發展,杏壇鎮逢簡村獲評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陳村鎮被評為“廣東最美鄉村自然生態旅游示范點”和“中華花卉美食名鎮”。
位于陳村鎮的仙涌村,戶以花為業、村以花出名,花卉種植歷史悠久。“村子南部開發美麗橘園,北部建設美麗水鄉,總規劃面積為3776畝。”仙涌村第一書記何永堅說,通過改造村容村貌、建設美麗田園、活化歷史建筑等方式,仙涌村正逐步走上生態文明發展之路,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
村改還吸引了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順德動員美的、碧桂園、格蘭仕、聯塑、萬和等龍頭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引導本地企業家、鄉親鄉賢等組成鄉村振興促進會,以投資合作、定向幫扶、直接捐贈、議事決策等方式支持家鄉建設。目前,鄉村振興促進會實現205個村(社區)全覆蓋,結對企業832家,結對達成項目740個,項目資金超7億元。
從無所適從到輕車熟路、四面開花,從畏難觀望到主動作為、建功開拓,從不可能到主動創新變為可能,順德用行動證明,村改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城中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如何充分發揮休閑農業的養生功能呢?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順德區杏壇鎮光華村德彥工業區,曾經密布上百家低端塑料廠。如今,這些塑料工廠已消失不見,迎來的是高端制造業項目落地。
“光華村通過實施順德村改首個大規模連片改造項目,村集體獲得配建物業3.8萬平方米,年租金收益預計600萬元,是改造前的15倍。”光華村黨委書記吳振球介紹。
村級工業園曾是順德工業發展的“產床”。1984年,順德確立“工業立縣”戰略,建設村級工業園,面積從幾百畝到上千畝不等,入駐企業少則幾十家,多則數百家,業態非常廣泛,有塑料、五金、小家電、服裝家具等。“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村級工業園成為解決農村人口就業、增加村集體收入的重要載體。
但由于用地低效、形態破舊、產業低端,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問題突出,村級工業園逐步成為制約順德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矛盾。2018年以來,順德開始將村改作為“頭號工程”,依法淘汰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企業,為高質量發展騰出空間。
“村改之于順德,就像一根扁擔,一頭挑著經濟高質量發展,一頭挑著鄉村振興。”佛山市委副書記、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表示。
但破舊何其艱難。最大的困難就在于平衡利益主體,既要打破原有村集體土地利益分配體系,又要妥善平衡業主、企業、村集體、村民的利益,有干部這樣形容村改的難度:相當于農村基層換屆、征地、拆遷難度的總和。
村改方案,最終要全體股東村民表決通過才行,走群眾路線成為干部共識。那些日子,哪些干部最苦?執行村改任務的干部。他們經常清晨6點前起床集合,趕在村民務工前進村,宣傳政策、解釋方案,根據村民訴求研定改造方案,勸說村民立足長遠看待村改。
為保障村集體與村民利益,順德出臺了一系列村改政策。一方面給予村民一次性適當現金補償,另一方面配建產權物業并由村集體持有,明確至少需提留村改新增收益的50%以上,增強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不少村(社區)提留100%。如北滘鎮黃龍村村改后將新增總收益的62%用作提留支持建設現代化工業廠房10.29萬平方米,每年租金收益達到1800萬元左右,是改造前的3倍。
順德還堅持村改推進到哪里,農村歷史遺留矛盾和問題就化解到哪里。針對征地留用地落實難問題,優先支持、穩步有序兌現征地留用地,并探索建立留用地指標貨幣兌換或物業置換機制;針對集體土地租期長、租金低問題,依法將原租約歸零,避免層層轉租,為村集體帶來長短結合、錢物兼有的最大化改造收益。
以人民為中心,村改獲得村民的全力支持,撬動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全面振興,基層黨建得到極大增強,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2021年,順德在佛山市最早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一改過去“逢選必爭”“逢選必斗”“逢選必鬧”“逢選必亂”的局面,取得歷史性突破。
目前,順德村改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區382個村級工業園已有245個園區啟動改造,累計拆除整理土地89212畝、復墾復綠7148畝,累計有108個項目通過村集體表決。
振興產業確保“改”的效果
通過轟轟烈烈的村改,順德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依法淘汰散、亂、污落后小微企業,累計關停整改落后小微企業16207家,從源頭上切斷了農村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大幅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
美的、碧桂園、格蘭仕……很難想象如此之多的世界500強企業會集聚在一塊塊不起眼的村改地。
針對村改騰出的10萬畝土地空間,順德堅持“工改工”的村改主導方向,堅定將騰出的空間重點用于發展先進制造業,優先支持一批本土骨干企業增資擴產及完善產業鏈配套。同時,積極引進一批機器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創新企業。
2019年以來,順德區引進項目投資總額達2865億元,世界級開源芯片基地、海天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基地等6個投資超100億元的優質項目落戶。預計村改后的現代產業園年稅收達35萬元/畝,是原來的近20倍,農村第二產業結構即將發生根本性轉變。
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對取得的地塊很滿意,“美的機電工業4.0項目在這里總投資30億元,預計全面達產后產值可達150億元。我們將生產布局、工業設計、生產管理進行全面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著力打造全國工業4.0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爭取建設成為世界級的燈塔工廠。”
除此之外,順德率先探索現代產業園區建設體系,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智慧、安全、生態、人文、美麗的連片現代主題產業園(城)。2020年啟動建設2個超20平方公里的現代主題產業城和每個鎮街至少一個平均超2000畝的現代主題產業園。
在大力推動農村第二產業從村級工業園轉型升級為現代主題產業園(城)的同時,順德還加快農村一、三產發展。一方面,利用村改騰出的寶貴空間,大力發展農業總部經濟,謀劃建設食品加工產業園、大灣區農產品綜合交易中心和國際花卉交易中心,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如優質草鯇產業園一期,圍繞草鯇良種繁育、生態健康養殖核心,延伸發展產品加工、科技研發、電商物流等多種配套業務,集生產、加工、科技、營銷為一體,將一二三產業融合成一條產業鏈。
另一方面,積極發展農村第三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村農民增收新空間。包括結合村改因地制宜發展商場、農貿市場、美食餐飲等;立足“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打造北滘鎮碧江村美食集聚區、倫教街道三洲村678美食文化街;依托桑基魚塘、嶺南水鄉等基礎,大力發展都市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加快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全區農村集體資產兩年間增長22.7%、收入增長10.7%。”順德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譚逢顯驚喜于村改的效果。
美麗鄉村凸顯“改”的風貌
連日來,順德農村美麗的小花園、小公園頻頻亮相,傳統的小菜園、小果園也成了別致的裝點。各村通過盤活“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出來的土地以及村頭巷尾、房前屋后的空閑土地、危舊房改造用地等,為鄉村振興拓空間、造環境。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對于村民來說,鄉村振興不僅要荷包鼓起來,還要環境靚起來、地方發達起來。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才是真正過上了自然、人文、歷史稟賦的美好鄉村生活。
因此,順德緊握村改金鑰匙,村改推進到哪里,美麗鄉村建設就拓展到哪里。通過完善農村基礎設施,2020年成功創建廣東省“四好”農村路示范區;通過改善人居環境,還原嶺南水鄉文明,重塑鄉村形態。
在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中,順德以“繡花功夫”大力推進一批“微改造”項目,加強古樹、古建筑、古橋、古祠堂等保護和修復,推進“四古”修繕,留住鄉愁。同時,講好順德故事,以獨特的嶺南水鄉文化為特色,連片推進鄉村旅游發展,杏壇鎮逢簡村獲評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陳村鎮被評為“廣東最美鄉村自然生態旅游示范點”和“中華花卉美食名鎮”。
位于陳村鎮的仙涌村,戶以花為業、村以花出名,花卉種植歷史悠久。“村子南部開發美麗橘園,北部建設美麗水鄉,總規劃面積為3776畝。”仙涌村第一書記何永堅說,通過改造村容村貌、建設美麗田園、活化歷史建筑等方式,仙涌村正逐步走上生態文明發展之路,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
村改還吸引了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順德動員美的、碧桂園、格蘭仕、聯塑、萬和等龍頭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引導本地企業家、鄉親鄉賢等組成鄉村振興促進會,以投資合作、定向幫扶、直接捐贈、議事決策等方式支持家鄉建設。目前,鄉村振興促進會實現205個村(社區)全覆蓋,結對企業832家,結對達成項目740個,項目資金超7億元。
從無所適從到輕車熟路、四面開花,從畏難觀望到主動作為、建功開拓,從不可能到主動創新變為可能,順德用行動證明,村改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城中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如何充分發揮休閑農業的養生功能呢?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