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規劃如何實現農旅融合?
發布日期:2021-10-22 點擊數:97
很多領導在指導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時,總說一定要堅持農業與旅游的有機結合,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但大多還只是停留在口號上,到底怎樣結合?怎樣融合發展?沒幾個人能講明白。為此,經過我們的研究,現提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農旅融合發展的基本思路,供參考。
一、農旅結合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休閑農業項目的農旅結合存在著不結合,或是松散結合兩種問題。
不結合的現象主要表現在有的農家樂、休閑農莊只有休閑,沒有農業;或有的生態農場,只有農業,沒有休閑。
松散結合主要表現在農業與旅游結合的關聯性、緊密程度不夠。在湖南長沙有一位休閑農莊老板,租賃土地1000畝,老板投資了二個億,將農莊打造成了有種植,如各種蔬菜、多品種水果、還有藥材、花卉,林木等;有養殖,農莊有豬,雞、鴨、鵝、魚,特種畜禽、水產品養殖等。農莊的休閑項目也比較豐富,有生態餐廳、客房、棋牌、垂釣、拓展活動、游樂活動、作坊體驗(酒坊,豆腐坊,手工藝坊等)等等。
農莊老板理解的休閑農業的農旅結合,就是在休閑農莊里既要有種植、養殖農業生產,又要有休閑旅游活動。他的農莊就是按照這樣的農旅結合模式設計的,初看的確也是農業和旅游的結合,但這種結合效果并不好,主要問題是這種結合,農業與旅游雖然在一個農莊里,但只是概念上的結合,十分松散。導致農莊沒有主題,沒有特色,且項目投資大,收益低,農莊開業幾年來一直是虧本經營。
休閑農業還有另外一種低端松散結合模式,這就是采摘。主要表現為,農莊生產的產品,可以由游客自己采摘,實現農產品從田頭直接到餐桌,如果休閑農業只是這種結合方式,出現的主要問題就是同質化現象十分的普遍。
二、農旅結合的典型案例
什么樣的農旅結合是有機結合呢?我們以我國臺灣省的“蘑菇部落”為例。這個休閑農場只有土地面積30畝,主要進行工廠化生產,農場生產多個品種的蘑菇,如杏鮑菇,草菇、靈芝姑等等,產品主要供應臺北市與農場周邊市場。
休閑農場的農旅結合方式是
1、旅客觀光
看蘑菇,農場有標準化的蘑菇生產參觀房,由導游給游客講解蘑菇的前世今生。
2、休閑游樂
農場建有蘑菇廣場,可以讓小朋友玩蘑菇游樂項目,坐蘑菇火車,感受有蘑菇生長的草地。農場還設有蘑菇DIY體驗房,有專門的老師教小朋友做各種蘑菇菌種。產品可以帶回家。
3、餐廳美食
農場設有蘑菇餐廳,主要提供蘑菇火鍋,蘑菇飲料,農場不提供其他菜品。
4、科普教育
在休閑農場,有專門的教室播放有關蘑菇生產知識,蘑菇產品介紹等教育片,在農場的教室與房間走廊,掛有介紹全世界不同蘑菇品種的大型照片展覽。
5、文化內涵
在農場,蘑菇文化展板蘑菇標識標牌隨處可見,有景觀小品,有蘑菇的卡通造型的照相道具等等。
6、產品經營
農場設有大型的蘑菇產品超市。經營產品達二百多種,主要提供鮮蘑菇、干蘑菇、蘑菇飲料、蘑菇糕點、蘑菇餅干、蘑菇玩具(材料有竹、木、布、金屬等產品)、蘑菇裝飾品,蘑菇卡通片等產品供游客選購。這樣一個小規模的農莊,由于農旅結合緊密,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生產與休閑旅游的有機結合。每年休閑農場實現銷售收入達一億臺幣,用人民幣比價,收入約為2200多萬元。
三、農旅結合分析結論
從上述正反兩個案例,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休閑農業的農業生產決定休閑旅游
休閑農業中的農業是基礎,有什么樣的農業生產產品,就要設計與產業發展相配套的休閑旅游活動。休閑農業的旅游活動,主要是圍繞農業生產主導產品來開展創意規劃設計,重點是滿足游客的看、玩、吃、住、購、學等體驗需求方面。
2、目前,我國休閑農業企業農業生產與休閑旅游活動脫節,或表現為兩張皮是休閑農業難贏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如田園綜合體、休閑農莊、共享農莊、農旅特色小鎮、鄉村旅游等,雖有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產業,但其休閑旅游活動主要還是吃飯、打牌、釣魚、釆摘、拓展游樂等休閑旅游項目,沒有形成旅游活動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與呼應,很難得到持續發展。
3、休閑農業要實現農旅有機結合就要堅持生態與農業優先的原則。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必須堅持生態、生產、生活“三生”產業于一體的發展,要堅持先生態、后生產、再生活的規劃設計與投資理念。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要是堅持一產是基點,二產是重點,三產是亮點。具體做法是: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
4、休閑農業的經營模式設計思路。
大多數的休閑農業項目要先確定種植、養殖、產業鏈的布局與規劃,再依據項目主導產業進行景觀、休閑娛樂、農事體驗、美食、住宿、產品銷售、科普教育,鄉村文化等等來進行規劃設計與投資建設打造。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做鄉村旅游規劃,這4點建議值得參考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一、農旅結合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休閑農業項目的農旅結合存在著不結合,或是松散結合兩種問題。
不結合的現象主要表現在有的農家樂、休閑農莊只有休閑,沒有農業;或有的生態農場,只有農業,沒有休閑。
松散結合主要表現在農業與旅游結合的關聯性、緊密程度不夠。在湖南長沙有一位休閑農莊老板,租賃土地1000畝,老板投資了二個億,將農莊打造成了有種植,如各種蔬菜、多品種水果、還有藥材、花卉,林木等;有養殖,農莊有豬,雞、鴨、鵝、魚,特種畜禽、水產品養殖等。農莊的休閑項目也比較豐富,有生態餐廳、客房、棋牌、垂釣、拓展活動、游樂活動、作坊體驗(酒坊,豆腐坊,手工藝坊等)等等。
農莊老板理解的休閑農業的農旅結合,就是在休閑農莊里既要有種植、養殖農業生產,又要有休閑旅游活動。他的農莊就是按照這樣的農旅結合模式設計的,初看的確也是農業和旅游的結合,但這種結合效果并不好,主要問題是這種結合,農業與旅游雖然在一個農莊里,但只是概念上的結合,十分松散。導致農莊沒有主題,沒有特色,且項目投資大,收益低,農莊開業幾年來一直是虧本經營。
休閑農業還有另外一種低端松散結合模式,這就是采摘。主要表現為,農莊生產的產品,可以由游客自己采摘,實現農產品從田頭直接到餐桌,如果休閑農業只是這種結合方式,出現的主要問題就是同質化現象十分的普遍。
二、農旅結合的典型案例
什么樣的農旅結合是有機結合呢?我們以我國臺灣省的“蘑菇部落”為例。這個休閑農場只有土地面積30畝,主要進行工廠化生產,農場生產多個品種的蘑菇,如杏鮑菇,草菇、靈芝姑等等,產品主要供應臺北市與農場周邊市場。
休閑農場的農旅結合方式是
1、旅客觀光
看蘑菇,農場有標準化的蘑菇生產參觀房,由導游給游客講解蘑菇的前世今生。
2、休閑游樂
農場建有蘑菇廣場,可以讓小朋友玩蘑菇游樂項目,坐蘑菇火車,感受有蘑菇生長的草地。農場還設有蘑菇DIY體驗房,有專門的老師教小朋友做各種蘑菇菌種。產品可以帶回家。
3、餐廳美食
農場設有蘑菇餐廳,主要提供蘑菇火鍋,蘑菇飲料,農場不提供其他菜品。
4、科普教育
在休閑農場,有專門的教室播放有關蘑菇生產知識,蘑菇產品介紹等教育片,在農場的教室與房間走廊,掛有介紹全世界不同蘑菇品種的大型照片展覽。
5、文化內涵
在農場,蘑菇文化展板蘑菇標識標牌隨處可見,有景觀小品,有蘑菇的卡通造型的照相道具等等。
6、產品經營
農場設有大型的蘑菇產品超市。經營產品達二百多種,主要提供鮮蘑菇、干蘑菇、蘑菇飲料、蘑菇糕點、蘑菇餅干、蘑菇玩具(材料有竹、木、布、金屬等產品)、蘑菇裝飾品,蘑菇卡通片等產品供游客選購。這樣一個小規模的農莊,由于農旅結合緊密,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生產與休閑旅游的有機結合。每年休閑農場實現銷售收入達一億臺幣,用人民幣比價,收入約為2200多萬元。
三、農旅結合分析結論
從上述正反兩個案例,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休閑農業的農業生產決定休閑旅游
休閑農業中的農業是基礎,有什么樣的農業生產產品,就要設計與產業發展相配套的休閑旅游活動。休閑農業的旅游活動,主要是圍繞農業生產主導產品來開展創意規劃設計,重點是滿足游客的看、玩、吃、住、購、學等體驗需求方面。
2、目前,我國休閑農業企業農業生產與休閑旅游活動脫節,或表現為兩張皮是休閑農業難贏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如田園綜合體、休閑農莊、共享農莊、農旅特色小鎮、鄉村旅游等,雖有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產業,但其休閑旅游活動主要還是吃飯、打牌、釣魚、釆摘、拓展游樂等休閑旅游項目,沒有形成旅游活動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與呼應,很難得到持續發展。
3、休閑農業要實現農旅有機結合就要堅持生態與農業優先的原則。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必須堅持生態、生產、生活“三生”產業于一體的發展,要堅持先生態、后生產、再生活的規劃設計與投資理念。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要是堅持一產是基點,二產是重點,三產是亮點。具體做法是: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
4、休閑農業的經營模式設計思路。
大多數的休閑農業項目要先確定種植、養殖、產業鏈的布局與規劃,再依據項目主導產業進行景觀、休閑娛樂、農事體驗、美食、住宿、產品銷售、科普教育,鄉村文化等等來進行規劃設計與投資建設打造。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上一篇:做鄉村旅游規劃,這4點建議值得參考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