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個地方的文旅融合做的有新意
石庫門弄堂是上海城市建筑的標志性符號,也是上海海派文化的重要載體,折射著上海人的生活方式。這些年來,上海市文化和旅游人深挖弄堂文化內涵,匠心妙用,定制出韻味雋永的各色文旅產品,都市資源變身城市消費流量,書寫著新時代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卓越實踐。
迷你弄堂游客盈門
位于泰康路上老式里弄區塊的田子坊,東起思南路、西至瑞金二路、南鄰泰康路、北接建國中路,占地7.2公頃。其核心區“三巷一街”,即泰康路210弄、248弄、274弄和泰康路沿街,占地僅3公頃,是由一批石庫門住宅和原街道工廠樓宇組成的文化創意園區。2019年,這里云集了數百家文創單位和商家,吸引了1485萬人次的中外游客,已然是一處特色旅游景點。
一個迷你弄堂景區竟然是千萬級流量的入口,原因何在?有“田子坊發起人”之稱的原打浦橋街道黨工委書記鄭榮發揭曉謎底:“陸家嘴展示了上海的經濟實力,新天地展示了上海的文化價值,從田子坊可以看到上海人的生活方式。”
作為知名的海派文化弘揚者,有“石庫門先生”之稱的李守白在田子坊開設了“守白藝術工作室”,每日顧客盈門。店里曾迎來一對法國夫婦,他們對店內陳列的海派藝術文創品贊不絕口,對石庫門建筑著了迷。那位法國太太對丈夫說:“親愛的,要是我們結婚紀念日能在這樣的石庫門度過,該有多么獨特!”
李守白的女兒李詩憶海外學成歸來,如今已是海派剪紙非遺傳人,她把父親的“工作室”辦成了傳播海派生活方式的大舞臺。“疫情前,我們會不定期地舉辦東西方藝術品鑒會,品嘗上好的法國紅酒或不同國家的咖啡,學學中國剪紙藝術或水墨畫技藝,再來幾道美食,大家玩得很嗨。因為有較大的市場需求,我們還將‘守白’海派手工技藝傳習所開到了田子坊之外,擴大海派文化的傳播范圍。”
當年由居民自發“眾籌”產生的田子坊,如今已是上海歷史文化遺存類型豐富的里弄街區之一,先后獲得了上海市著名商標、上海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等稱號。作為唯一的中國案例,田子坊還入選了聯合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導文本《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聯合國人居署將其定義為“自下而上的舊城更新與社區包容性創業”的典范。
近幾年,上海市有關部門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提升田子坊的安全保障等級和游客舒適度。據田子坊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當下,田子坊正在推進數字化技術轉型,這條九秩“高齡”的歷史街區正在經歷一場“智”變,目前已經建成了智慧監管集成平臺。如應用物聯網傳感技術,實現了高清監控、氣電聯動、電纜感溫等;在建筑安全上,傳感器可對房屋沉降、房屋裂縫、墻面傾斜、梁撓度實施動態監測;在消防安全上,采用了智能煙感、智能滅弧防火斷路器等。近期,田子坊景區還被評為上海首批21家數字景區之一。
弄堂風情樂嗨游客
靜安區是上海市中心城區,保留著不少青磚紅瓦建筑的老弄堂,在打造“國際靜安、卓越城區”戰略目標的指引下,在市區兩級管理部門的指導下,早在十多年前,靜安寺街道就面向外國游客推出了“做一天上海人”的弄堂風情游活動,頗受歡迎。
柏萬青志愿者工作室是弄堂風情游活動的主辦單位之一。其負責人介紹:“國際靜安的特點就是外國人多,他們對上海的老弄堂特別感興趣,我們所在的靜安寺街道里弄經常有外國游客慕名前來。在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我們與街道老年協會一起將自愿接待外國游客的居民組織起來,敞開大門,歡迎外國朋友到家中做客,打造主客共享、近悅遠來的旅游項目。項目不僅成為靜安金秋都市游的亮麗名片,還成為上海旅游節的經典項目。”
據悉,弄堂風情游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外國游客可在居民家中與主人聊天,學說上海話,參加“家庭茶會”;也可在主人的指導下學做上海菜,參與“家庭聚會”;有整體游覽和體驗上海居民生活需求的外國游客,還可以“學做一天上海人”。
2019年金秋,居住在靜安寺街道的著名笛子演奏家許國屏攜社區笛子隊,迎來了前來參加上海旅游節的法國波默里—勒維孔特風笛和舞蹈表演團。許國屏攜社區笛子隊演繹的中國傳統名曲及世界名曲,引來外國藝術家的熱烈回應,笛子演奏、旗袍秀、歌舞表演等,你方唱罷我登場,個個欲罷不能……
上海的弄堂文化也受到旅游企業的青睞。中國旅行社總社(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旅上海公司)推出了“源來上海”靜安弄堂游產品,包括“三千繁華讀靜安”“‘輔德’‘甲秀’靜安匯”“初心足跡:毛澤東在上海”等城市微旅行產品。中旅上海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弄堂是上海特有的建筑形式,它記載了上海的故事,反映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與心態。“源來上海”帶領廣大市民游客走過這些上海弄堂,就如同帶領大家‘閱讀’上海與上海人的歷史,觸摸和體驗海派文化。
據介紹,弄堂風情游活動獲得了靜安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靜安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政府專項資金的引導,激發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靜安文化建設,塑造靜安文旅品牌,提升國際靜安形象,把城區資源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能體驗的消費流量。“疫情過后,我們計劃將其打造成一個常態化的海派文旅項目。”
弄堂涌動“潮玩”新品
位于上海市中心四川北路與武進路之間,擁有百年歷史的一處石庫門弄堂建筑群——“今潮8弄”,于去年年底開放,人氣迅速飆升。
去年12月19日晚,一場沉浸式戶外演出在“今潮8弄”的石庫門劇場舉行。演出中,兩堵擁有百余年歷史的英式精美石庫門建筑外墻作為“舞臺背景”,不停地進行著“時空穿越”,時而變身為漫天雪花中的紐約酒店,時而撒下艷麗玫瑰花雨,時而化身為見證南唐后主李煜悲歡人生的金陵古城……
此次演出的舞臺設計徐肖寰表示:“在各方協助之下,此次演出不止有一座舞臺,還通過多個演區把觀眾包圍在其中,帶領觀眾一同融入這場跨越時間、地域和文化的交談。”
作為虹口區濱港商業中心的修繕保護街區,“今潮8弄”包括8條里弄、60幢石庫門房子和多幢優秀百年歷史建筑,占地1.5萬平方米,是上海城區成片保存的珍貴石庫門歷史建筑群落之一。自去年11月開放以來,其戶外演藝空間舉辦了以在地文化(早春)、復古潮流、藝術美學為主題的系列主題性集市活動。今年元旦假期,“今潮8弄”推出為期3天的新年市集,為申城帶來更多煙火氣。
“今潮8弄”項目負責人余立濤說:“‘今潮8弄’依托虹口深厚的人文資源,導入文化藝術與生活潮流,精準滿足上海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的需求,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個別具特色的文化藝術體驗場地,促進了文化、藝術、商業的融合發展,更加生動地詮釋了‘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有溫度’。”
從凝固的歷史建筑到美好的文旅新空間,申城百年石庫門弄堂嬗變的背后,是上海探索城市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新理念——尊重和善待老建筑,挖掘和提升弄堂文化,讓它們活起來“潮”起來,把都市資源變成文旅消費流量,打響“上海文化”和“上海旅游”品牌。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一篇:下一篇:福建德化搞農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