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農旅結合項目策劃公司_15年經驗
很多用戶咨詢農旅結合融合怎么做?擁有多年農旅結合項目策劃公司經驗的我們告訴你,農旅結合項目策劃一定要有當地特色的鄉土味,而且要做到低投入,高回報,這也是旅游規劃公司幫用戶到達的終極目標,今天我們給大家羅列一下農旅結合項目策劃的幾種模式:
一、農業景觀觀光游
依托鄉村優美的環境,結合周圍的田園景觀和民俗文化,以農作物集中種植區和農區特色地形地貌等形成的景觀為旅游觀光對象(如油菜花景觀、稻田景觀、梯田景觀、草原景觀、果園景觀、花卉景觀、水利工程景觀)。
打造觀光游。主要盈利點來自餐飲和住宿。農業景觀觀光游的季節性和淡旺季明顯,游覽周期集中在一年的某一時段,屬于較為基礎和成熟的鄉村旅游模式。目前,眾多農業科技園區也在轉型,由單一的生產示范功能,逐漸轉變為兼有休閑和觀光等多項功能的農業園區。
現在,純觀光游已經不適合城市旅客們的基本訴求。農業景觀更多地是作為基礎吸引物,在觀光的基礎上,疊加農產品銷售、采摘體驗、認養農業更為豐富的高附加值業態獲利。
二、家庭農場體驗游
利用節假日到郊區去體驗農業、參與農業勞作和進行垂釣、休閑娛樂等現實需求,對農業觀光和休閑的社會需求日益提升。“農家樂”、“漁家樂”、“采摘園”為主流形式,經營主體多為農戶。農戶以其住房、庭院和承包地等作為營業場所,讓游客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干農家活,感受鄉野生活。
這是當前數量最多也是農戶參與最主要的融合模式,也是進入門檻較低的鄉村旅游模式。現在的家庭農場常搭配一些簡單和輕量級的休閑和游樂設施,除基礎的餐飲住宿服務外,提供了部分休憩、度假、娛樂功能,屬于投入產出比相對較高的模式。
家庭農場體驗游的一種拓展模式,是將土地進行分割劃片,向城市居民出租,由農場負責管理。農產品收貨后,或直接寄送,或來自行采摘,體驗采摘樂趣的同時還可帶來二次消費。后來在不同地區演變成多種類型的經營方式,如市民種植紀念樹、果園果樹租賃等。
三、農業莊園度假游
鄉村度假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高級形式,是游客依托鄉村資源開展的療養身心的深度旅游活動。
鄉村度假農莊提供的是一種以住宿為基礎,以田園生活為依托的田園度假生活方式,休閑農莊依托生態良好的田園環境,以特色農業為基礎,向游客提供綠色安全的農產品、高品質的鄉村生活方式及優美的休閑環境,以滿足城市游客的度假和休憩需求。
農業莊園往往具備飲食、運動、體驗、養生、商務等功能,滿足人們在緊張工作之余的中短期休閑。一個成功的度假莊園,需要依托農業景觀、設施園藝等景觀吸引物,以農事體驗、兒童鄉間游樂、健康養生、運動休閑、民俗演藝、自然課堂、民俗手作、創意集市、特色活動等做為核心吸引點,以特色民宿、露營 / 木屋基地、鄉村度假酒店等作為業態產品,打造多功能精品度假農莊。
此外,度假農莊更容易與農產品文創結合。休閑農園首先生產特色農產品,形成自己的品牌。游客除了餐飲旅游,還帶回土特產品,吸引更多城市消費者來購買,從而拉動產業的發展。經營者在該基礎上,可以注冊自己的品牌,打入城市。
四、鄉土民俗風情游
民俗風情旅游模式即以農村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游吸引物,突出農耕文化、鄉紅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 開發農耕展示、民間技藝、時令民俗、節慶活動、民間歌舞、鄉土建筑、民族風情等休閑旅游活動,豐富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比較典型的有少數民族村寨、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名鎮、農業文化遺產地等,這些地域有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特色的民風民俗,也是常規旅游中經常主打的項目。
民俗風情往往與節慶活動結合在一起。各民族傳統節日也更多的出現在大眾眼前,給旅游市場帶來了新變化。相比過去人們關注由于收藏與送禮的文化產品,現在人們更加關注體驗,希望親身參與到民俗節慶、手工藝品制作當中去。而民俗節慶是最能夠打造出氛圍的一種方式,也是帶動旅游流量的風口。
五、鄉村生活旅居游
鄉村旅居是鄉村度假的進化形態。近年來,鄉村旅居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成為比濱海度假和山地度假更大眾化的度假模式。農家樂、農莊、鄉村客棧、共享民居、民宿等已成為鄉村旅居的主要形式,相關業態也得以延伸和拓展。更可喜的是,鄉村旅居得到較好地實踐,并成為老少邊窮地區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之一。
鄉村旅居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然后才是一種旅游方式。其本質在于給都市人提供一種不同于城市環境的生活體驗和感知,是入世與出世之間的一種空間轉換模式,也是工作與休閑之間的一種時間緩沖節奏,目的是滿足他們的“世外桃源”情結,消釋他們的“鄉愁”心結。
隨著我國逐步進入后工業化時代,會議集群、休閑商業集群、文化創意集群等服務業新興產業開始外移,未來在遠離城區的區域將形成環境優越、配套完善的,既宜居又宜業的區域。鄉村旅居也將更加為大眾所接受。
六、農業研學親子游
親子農業是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進行延伸開發的,具有引導城市家庭體驗鄉村氛圍和田園生活的功能。近年來親子農場很火,核心是親子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在高度城市化的背景下,在中產階級越來越重視孩子課外/戶外教育的情況下,這種以農場為載體的親子農業迎來了大的發展機遇。
不同的親子農場有不同的主題,但歸根結底都是把農業和人之間的互動性、親密性和情感聯系挖掘出來。利用農業觀光園、農業科技生態園、農業產品展覽館、農業博覽園或博物館,為家庭提供了解農業歷史、學習農業技術、增長農業知識的教育活動。
親子農業作為孩子們成長的大自然課堂,發展空間很大,但在我國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對農場經營者而言,如何結合當地自然、人文環境實際情況,將兒童農業見學寓教于樂,形成良性的持續的到訪,增加家庭的黏性,拉動農場相關產品的消費,是中國新農場產業運營決勝的關鍵。
注: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一篇:下一篇:福建德化搞農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