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休閑農業規劃,這8點都做的很棒
發布日期:2020-01-09 點擊數:128
休閑農業可謂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抓手,現在的休閑農業已經不再停留在只能觀光的層面的,拓展出了很多休閑農業功能模式,比如農耕體驗、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等,讓游客能夠走近大自然,認識農業、感受農趣,從而借助休閑農業的東風提升當地經濟,增加崗位就業,最終實現鄉村振興,但在大部分的投資者對休閑農業產業發展規律的認識不夠的情況下,跟風復制者多,造成惡性竟爭,很快就倒下了一批。還有資金不足,發展中設施配套用地的限制,管理人才跟不上,有7成投資者舉步維艱,免強維持!所剩下的成功者都是運籌帷幄中早就布好了局。
咱們先看一組數據,其實休閑農業發展還是很好的。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隨著國家對休閑農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力推,2017年全國休閑農業收入上升到7400億元,提供農民就業崗位1100萬個,接待游客28億人次。2018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億,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成為時代發展大趨勢下的又一個風口。可見,發展之迅猛!那么成功的休閑農業規劃,哪8點都做的很棒呢?讓專業旅游規劃公司帶你了解。
一、前瞻規劃,“農”字當頭
說到規劃,對于失敗者,要么是沒有規劃過,或者是沒有謹之又慎的選擇懂農業的規劃單位,抑或是把農業當旅游規劃做。
請記住:我們從事的是農文旅,“農”字當頭,“旅”字其后。不是純旅游,只為吃住,玩而玩的投資建設,從一開始就埋下了規劃不當,引發投資方向錯誤的慘敗伏筆。
其一,有些投資者不重視園區規劃設計,盲目自信,憑喜好畫圖,認為做休閑農業很簡單,去別的地方參觀學習一下,“不就那么回事”!自己照葫蘆畫瓢整一個就開門營業了。不去認真研究適應于本地產業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僅憑著滿腔熱情和對農業的情懷,盲目輕率進入休閑農業產業,造成投資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其二,思想意識不純,沖著政策資金支持而來。想以小本資金博取外來更大的資本支撐。要知道,休閑農業投資大、見效慢,從建設到成效要有潛心修煉的耐力。
二、投資規模,適度把控
關于投資規模、用地規模是很多休閑農業投資人把握不好的問題。相當一部分的投資人,不考慮手中的資金,從一開始就流轉幾千畝,上萬畝,特別是房產商跨界的老板,財大氣粗,追求越大越好。可曾考慮到:錢對你不是問題!但原有行業的班子成員,管理骨干,多是不懂農業生產的,這對他們可是大問題。一個全新的行業對于他們是零起步,規模之大,行業管理人員之多,人材難求的情況下,運行成了難題!
對于資金不多的投資者,更要控制規模,況且,休閑農業的成功與否,不在規模上取勝。俗話說:船大難調頭!根據經濟條件,園區控制在300畝到3000畝是比較合適的。這樣可進可退,從財力到專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的配置相對要容易。前期土地流轉的費用也會減少很多。目前,那些慘敗關門的休閑農業產業園和特色小鎮的案例,多是重投入,大面積開發的項目。
三、旗幟鮮明,挖掘特色
用特色立標桿,把旗幟樹好。特色,是休閑農業的核心竟爭力,從字面上理解,特色即特別且出色之意,他充當著整個項目中能否持久走下去的重要角色。
這兩年,很多的休閑農業投資者在學習同行的時候,不是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進行創新升華以達到挖掘適應自身的特色,只看到別人的表面光鮮。有的參觀十個園區,就搬來十個相同的模式,至于“水土”是否相合,不去考慮。
一些成功的休閑農業園區,在規劃階段就考慮到與周邊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在生產經營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與附近的合作社在產品布局、生產、加工、存儲、運輸、銷售等環節進行充分合作,形成高效的產業鏈條,達到效益最大化。
四、不忘初心,品質保障
旗幟鮮明了,特色挖掘出來了,切不可急功近利,品質一定要保證,樹起一個品牌的歷程是艱難的,有的是幾代人的打拚,有的是一群人的付出,一村人的希望,一旦品質上打折扣,聲譽掃地,旗幟落地就在那么一瞬間。
誠信是立世之根本,是商道,也是休閑農業園區贏得消費者長期信賴的基石。有的休閑農業園區因為供不應求就以次充好,忘了來時的艱難路,忘了打拚的初心!對產品品質的追求不夠執著;有的受氣候、季節、管理、肥料、品種等因素的影響把關不嚴。為追求效益對消費者隱瞞產品的質量缺陷,甚至以次充好。一旦事情敗露,為屈屈幾個小錢失去消費者的信賴,令消費者從心靈深處抵制您的產品,從此永不回頭。
五、資金鏈條,企業的命脈
有很多休閑農業情懷者向筆者提出:“園區倒是整得象模象樣了,但錢也用光了,你們接觸的投資人多,可否幫我們撮合投資人,把園區盤活呢?”。
現代農業是資本農業,休閑農業尤其如此。很多休閑農業投資者對園區建設運營資金的需求量沒有充分的估算,導致資金鏈出現問題。有的只顧自然條件好,卻忽了原始地的基礎工程開發是相當耗費資金的。
六、農旅靈魂,全在創意
農旅創意,是休閑農業發展的靈魂。僅靠辛苦的一產,呆板的二產,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充分運用三產創意的靈活性以帶動盤活一二產。休閑農業園區的創意主要分五個方面:
1、生產創意:種植創意,養殖創意。園區從一開始就把產業趣味化進行布局;
2、產品創意:一個產品可以加工成百種品種,從吃、玩、觀以及食品藝術等;產品創意是園區獲取利潤的主要來源,消費者消費的是產品,創意設計品種眾多的休閑農業產品,是農業園區滿足消費者需求或收益的重要任務。
3、環境創意:利用自然景觀的形象,加以修飾,卡通化,擬人化。讓人一進園區,從環境上就耳目一新。環境創意是休閑農業園區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一些休閑農業園區在環境布局上、植物種植上,景觀小品、餐飲住宿等方面都顯單調和乏味,缺少創意,不能滿足消費者求知、求新、求奇、求特的休閑要求。整個園區要從細節上強化人性化安排,不要求高大上,但要做到方便、整潔與舒適。
4、服務創意:服務創意是休閑農業園區是能否贏得消費者美譽度的重要內容,這方面還有很多創意想象空間。很多休閑農業園區根本談不上服務,甚至游客來了,一個引導服務員都沒有,更談不上講解員了。
5、活動創意:休閑農業從業者要善于創意出讓消費者可以參與體驗的休閑產品,如撩稻、刨紅薯、捉魚、釀酒的趣味參與……可創意一系列的活動。活動創意是休閑農業園區爭奪消費者的重要手段。為了吸引消費者,園區要創意打造消費者喜歡的主題活動,可以利用春播、夏種、秋收、冬藏創意出不同的主題文化節。
七、前期預案,防風險患
做投資就會有風險,休閑農業亦是。從技術、氣候、市場、管理等都要有預案。特別是政策風險,園區初建就要了解環保政策。在清遠我們所考察過的一個項目,老板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上萬畝的土地流轉到手,最后環評不過關而不了了之。
土地政策更是要了解的,打算流轉的地塊是什么性質?初期就要弄清,做休閑農業園,是需要必要的住宿、餐飲建設用地以及交易、停車、道路等設施用地的,很多投資者,不管不顧,只顧滿腔熱情一頭扎進去。這次,違建“大棚房”拆除,跟前者和后來者都上了一堂深動的“損失”課。
八、人才引進,注重培訓
不要以為農業簡單無高標準要求!
首先要明確:農業不但不簡單而且很復雜,尤其是農業再加一個“休閑”就變得多樣化了,變得不同于傳統農業的產業,而是一二三產相融合的新業態。新產業需要新人才。農業科技人才、創意規劃人才、管理人才、生產人才、經營人才一個都不能少。
其次,還要有較好的運營模式,適合自身發展的商業模式。
許多的休閑農業慘淡經營,其管理經營人才數量和能力的不足是制約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休閑農業發展初期,都是一些農民自有宅基地,自有農田水塘發展起來的,且規模較小的農家樂,成本低,較容易管理,人們的生活要求也停留在低標準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對生活要求的提高,有眼光的從業者很自然的把休閑農業園區規模化,園區變大了,從管理,到服務都跟不上。特別是新業態發展過于猛烈,職業經理人短缺,已成為行業升級發展的桎梏。
此文來源于網絡,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康養小鎮規劃,做好“養老”就行了?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咱們先看一組數據,其實休閑農業發展還是很好的。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隨著國家對休閑農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力推,2017年全國休閑農業收入上升到7400億元,提供農民就業崗位1100萬個,接待游客28億人次。2018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億,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成為時代發展大趨勢下的又一個風口。可見,發展之迅猛!那么成功的休閑農業規劃,哪8點都做的很棒呢?讓專業旅游規劃公司帶你了解。

說到規劃,對于失敗者,要么是沒有規劃過,或者是沒有謹之又慎的選擇懂農業的規劃單位,抑或是把農業當旅游規劃做。
請記住:我們從事的是農文旅,“農”字當頭,“旅”字其后。不是純旅游,只為吃住,玩而玩的投資建設,從一開始就埋下了規劃不當,引發投資方向錯誤的慘敗伏筆。
其一,有些投資者不重視園區規劃設計,盲目自信,憑喜好畫圖,認為做休閑農業很簡單,去別的地方參觀學習一下,“不就那么回事”!自己照葫蘆畫瓢整一個就開門營業了。不去認真研究適應于本地產業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僅憑著滿腔熱情和對農業的情懷,盲目輕率進入休閑農業產業,造成投資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其二,思想意識不純,沖著政策資金支持而來。想以小本資金博取外來更大的資本支撐。要知道,休閑農業投資大、見效慢,從建設到成效要有潛心修煉的耐力。
二、投資規模,適度把控
關于投資規模、用地規模是很多休閑農業投資人把握不好的問題。相當一部分的投資人,不考慮手中的資金,從一開始就流轉幾千畝,上萬畝,特別是房產商跨界的老板,財大氣粗,追求越大越好。可曾考慮到:錢對你不是問題!但原有行業的班子成員,管理骨干,多是不懂農業生產的,這對他們可是大問題。一個全新的行業對于他們是零起步,規模之大,行業管理人員之多,人材難求的情況下,運行成了難題!
對于資金不多的投資者,更要控制規模,況且,休閑農業的成功與否,不在規模上取勝。俗話說:船大難調頭!根據經濟條件,園區控制在300畝到3000畝是比較合適的。這樣可進可退,從財力到專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的配置相對要容易。前期土地流轉的費用也會減少很多。目前,那些慘敗關門的休閑農業產業園和特色小鎮的案例,多是重投入,大面積開發的項目。
三、旗幟鮮明,挖掘特色
用特色立標桿,把旗幟樹好。特色,是休閑農業的核心竟爭力,從字面上理解,特色即特別且出色之意,他充當著整個項目中能否持久走下去的重要角色。
這兩年,很多的休閑農業投資者在學習同行的時候,不是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進行創新升華以達到挖掘適應自身的特色,只看到別人的表面光鮮。有的參觀十個園區,就搬來十個相同的模式,至于“水土”是否相合,不去考慮。
一些成功的休閑農業園區,在規劃階段就考慮到與周邊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在生產經營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與附近的合作社在產品布局、生產、加工、存儲、運輸、銷售等環節進行充分合作,形成高效的產業鏈條,達到效益最大化。
四、不忘初心,品質保障
旗幟鮮明了,特色挖掘出來了,切不可急功近利,品質一定要保證,樹起一個品牌的歷程是艱難的,有的是幾代人的打拚,有的是一群人的付出,一村人的希望,一旦品質上打折扣,聲譽掃地,旗幟落地就在那么一瞬間。
誠信是立世之根本,是商道,也是休閑農業園區贏得消費者長期信賴的基石。有的休閑農業園區因為供不應求就以次充好,忘了來時的艱難路,忘了打拚的初心!對產品品質的追求不夠執著;有的受氣候、季節、管理、肥料、品種等因素的影響把關不嚴。為追求效益對消費者隱瞞產品的質量缺陷,甚至以次充好。一旦事情敗露,為屈屈幾個小錢失去消費者的信賴,令消費者從心靈深處抵制您的產品,從此永不回頭。
五、資金鏈條,企業的命脈
有很多休閑農業情懷者向筆者提出:“園區倒是整得象模象樣了,但錢也用光了,你們接觸的投資人多,可否幫我們撮合投資人,把園區盤活呢?”。
現代農業是資本農業,休閑農業尤其如此。很多休閑農業投資者對園區建設運營資金的需求量沒有充分的估算,導致資金鏈出現問題。有的只顧自然條件好,卻忽了原始地的基礎工程開發是相當耗費資金的。
六、農旅靈魂,全在創意
農旅創意,是休閑農業發展的靈魂。僅靠辛苦的一產,呆板的二產,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充分運用三產創意的靈活性以帶動盤活一二產。休閑農業園區的創意主要分五個方面:
1、生產創意:種植創意,養殖創意。園區從一開始就把產業趣味化進行布局;
2、產品創意:一個產品可以加工成百種品種,從吃、玩、觀以及食品藝術等;產品創意是園區獲取利潤的主要來源,消費者消費的是產品,創意設計品種眾多的休閑農業產品,是農業園區滿足消費者需求或收益的重要任務。
3、環境創意:利用自然景觀的形象,加以修飾,卡通化,擬人化。讓人一進園區,從環境上就耳目一新。環境創意是休閑農業園區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一些休閑農業園區在環境布局上、植物種植上,景觀小品、餐飲住宿等方面都顯單調和乏味,缺少創意,不能滿足消費者求知、求新、求奇、求特的休閑要求。整個園區要從細節上強化人性化安排,不要求高大上,但要做到方便、整潔與舒適。
4、服務創意:服務創意是休閑農業園區是能否贏得消費者美譽度的重要內容,這方面還有很多創意想象空間。很多休閑農業園區根本談不上服務,甚至游客來了,一個引導服務員都沒有,更談不上講解員了。
5、活動創意:休閑農業從業者要善于創意出讓消費者可以參與體驗的休閑產品,如撩稻、刨紅薯、捉魚、釀酒的趣味參與……可創意一系列的活動。活動創意是休閑農業園區爭奪消費者的重要手段。為了吸引消費者,園區要創意打造消費者喜歡的主題活動,可以利用春播、夏種、秋收、冬藏創意出不同的主題文化節。

做投資就會有風險,休閑農業亦是。從技術、氣候、市場、管理等都要有預案。特別是政策風險,園區初建就要了解環保政策。在清遠我們所考察過的一個項目,老板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上萬畝的土地流轉到手,最后環評不過關而不了了之。
土地政策更是要了解的,打算流轉的地塊是什么性質?初期就要弄清,做休閑農業園,是需要必要的住宿、餐飲建設用地以及交易、停車、道路等設施用地的,很多投資者,不管不顧,只顧滿腔熱情一頭扎進去。這次,違建“大棚房”拆除,跟前者和后來者都上了一堂深動的“損失”課。
八、人才引進,注重培訓
不要以為農業簡單無高標準要求!
首先要明確:農業不但不簡單而且很復雜,尤其是農業再加一個“休閑”就變得多樣化了,變得不同于傳統農業的產業,而是一二三產相融合的新業態。新產業需要新人才。農業科技人才、創意規劃人才、管理人才、生產人才、經營人才一個都不能少。
其次,還要有較好的運營模式,適合自身發展的商業模式。
許多的休閑農業慘淡經營,其管理經營人才數量和能力的不足是制約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休閑農業發展初期,都是一些農民自有宅基地,自有農田水塘發展起來的,且規模較小的農家樂,成本低,較容易管理,人們的生活要求也停留在低標準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對生活要求的提高,有眼光的從業者很自然的把休閑農業園區規模化,園區變大了,從管理,到服務都跟不上。特別是新業態發展過于猛烈,職業經理人短缺,已成為行業升級發展的桎梏。
此文來源于網絡,綠道聯合旅游規劃設計院http://www.cyxlxf.com/,如需轉載請說明出處!上一篇:康養小鎮規劃,做好“養老”就行了?下一篇:【綠道案例】遵義游樂園——黔北最大的游樂園
相關內容